豆豉
用黑豆淘净,伏天水浸一宿,蒸熟摊干,蒿覆三日,候黄色取晒,下甕筑实,桑叶厚盖泥封,七日取出,又晒,酒拌入甕,如此七次。主伤寒头痛、寒热烦闷、温毒发斑、瘴气恶毒,入吐剂发汗,并治虚劳喘吸、脚膝疼冷、大病后胸中虚烦,此为圣药。合栀子治心下懊;同葱白治温病头痛;兼人中黄、山栀、腊茶治温热疫疠,虚烦喘逆;同甘桔、葳蕤治风热燥咳,皆香豉为圣药。盖瓜蒂吐胸中寒实,豆豉吐虚热懊。得葱则发汗,得盐则涌吐,得酒则治风,得薤则治痢,得蒜则止血。生用则发散,炒熟则止汗。然必法上制者,方堪入药。入发散药,陈者为胜;入涌吐药,新者为良。以水浸绞汁,治误食鸟兽肝中毒,服数升愈。
【附】诸豆
大豆
大豆,曰菽。色黄者入脾,泻而不补。色黑者入肾,泻中寓补。《本经》云:生研和醋涂痈肿;煎汁饮,杀鬼毒、止痛。《日华》云:制金石药毒。时珍云:水浸捣汁,解矾石、砒石、乌附、射罔、甘遂、巴豆、芫青、斑蝥百药之毒。古方取用甚多。炒熟酒淋治风毒、脚气、筋脉拘挛、产后中风、口、头风、破伤风,炒熟酒淋所谓豆淋酒也。
扁豆
入脾经气分,和中止呕。得木瓜,治伤暑、霍乱。扁豆花治下痢脓血、赤白带下。扁豆叶治霍乱吐泻、吐利后转筋,叶一握,捣入醋少许,绞汁服。
大豆黄卷
黑大豆发芽是也。《本经》治湿痹痉挛。《金匮》薯蓣丸用之,取其入脾胃、散湿热。
赤小豆
即小豆之赤小而黑暗者,俗名猪肝赤。其性下行,通利小肠,故能利水降火,久食令人枯燥。瓜蒂散用之,以泄胸中寒实,正以利水清热也。生末敷痈肿,为伤寒发颐要药。发芽同当归治便血肠痈,取其能散蓄积之毒也。
绿豆
甘凉解毒,能明目,解附子、砒石诸药毒,而与榧子相反,误犯伤人。绿豆粉治痈疽,内托护心丹极言其效。真粉乃绿豆所作取。陈者蜜调敷痘毒,痘疮湿烂不结痂者,干扑之良。绿豆壳治痘生目翳。
蚕豆
性甘温。中气虚者,食之腹胀。《积善堂方》言,一女子误吞针入腹,诸医不能治,有人教令煮蚕豆同韭菜服之,针自大便同出。误吞金银者用之皆效。
刀豆子
治病后呃逆。烧灰存性,白汤调服二钱即止。
按:呃有多种,寒者用丁香柿蒂良,热者犀角地黄良。因是横膈膜痉挛,兼神经性,故屡见时医用刀豆子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