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林昔拾 中医专题中医古籍 伤寒论检阅
伤寒论检阅
专题研究
条文
方剂
中药
病证
医案
中医古籍
伤寒论类
金匮要略类
经方论道
经方医论集
杏林昔拾 » 专题研究 » 条文 » 378.干呕吐…

伤寒论第378条

胡希恕
胡希恕

干呕,吐涎沫,头痛者,吴茱萸汤主之。

这个病很多了,“干呕”就是不吐食,但是只吐涎沫,涎沫就是胃有停水,所吐这个不过是涎沫而已,也是水了。

“头痛者”,水气往上来,冲逆才呕吐涎沫呢。是水气上冲都影响脑袋,脑袋痛、脑袋晕,这儿没说头晕。

我就根据这个(水气上冲导致头痛、头晕),我治头晕常用吴茱萸汤。不一定吐涎沫,我们问病人,口水多,这也是寒饮往上漾的表现;或者是胃痛,胃虚停饮,水究竟是在胃,用吴茱萸汤都好使,美尼尔综合征,只要是晕得动也不敢动,一动就要吐,那肯定是吴茱萸汤证,这个方子是最常用的。

吴茱萸这个药,它祛水往上冲逆,是最有效不过的,这个药不过是热一些,因为祛水的药都得用热药,像干姜、生姜全是热药,有胃水,都由于胃虚。另外搁人参、大枣、生姜,吴茱萸配合生姜。生姜的量挺大,为了治呕祛水。人参、大枣是健胃补虚。胃要是不虚,就不停水。所以胃虚,水自然就往上上。咱们讲甘草泻心汤不也讲过有“心下痞硬”,这一个方子(吴茱萸汤)也有“心下痞硬”,有人参嘛,人参三两。那么这个书上他是没写出来(心下痞硬),因为它不是一个主要证候。甘草泻心汤有(心下痞硬),就因为汗下太厉害了,客气动膈。胃虚了。“客气”指的多了,一方面邪热的客气,一方面水也往上来。这时候胃这个部位按着“心下痞硬”,痞硬里头净些坏东西,净是客邪、水气,不是真正胃里头有实,就是有些水气或者热邪而心下痞硬。那正是用人参的主要证候。胃虚才有这个情形。

咱们讲阳明篇不有这么一段嘛,(第205条)大意为“心下痞硬者不可下之,那么下之呢,利遂不止者死”,那个就指着是人参证,那根本指的是理中汤证,理中汤证就心下痞硬,需要健胃补虚,你再“下”则利遂不止,那人是不可救了。如果幸而利止,还可以救。所以他说“利止者生、利止者愈”。

所以我们在临床上遇着心下痞硬,心下痞硬有实有虚,不是净虚。真正的像大承气汤证,那这个硬,按着的时候,患者拒按。(很多)注家不这么讲的,就我方才说阳明篇的那个条文,他(注家)说大承气汤泻腹、不泻心下,心下实不能够用大承气汤,(若用)就要下利不止。(我认为这种注解)这是胡说。究其实(205条的心下痞硬为)真虚。

那么(本条)这一段呢?由于胃虚才停水,一方面祛水用吴茱萸、生姜,也止呕;一方面也顾其根本,胃要不恢复,你只祛水也没用。(若只)祛水,由于胃虚,水还来。必须得标本兼治了,一方面下其寒水,同时用人参、大枣补益胃气,这个方子的意思是这个。这个方子很常用,这个病也很常见。

专题:378.干呕吐涎沫头痛者吴茱萸汤主之
来源:《胡希恕伤寒论讲座》
上一章:刘渡舟·伤寒论第378条
下一章:曹颖甫·伤寒论第378条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