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林昔拾 中医专题中医古籍 伤寒论检阅
伤寒论检阅
专题研究
条文
方剂
中药
病证
医案
中医古籍
伤寒论类
金匮要略类
经方论道
经方医论集
杏林昔拾 » 专题研究 » 中药 » 桂枝

恽铁樵论桂枝

恽铁樵
恽铁樵

桂枝有三种:曰桂,曰牡桂,曰菌桂、一曰筒桂。李时珍《本草纲目》,谓菌桂即筒桂,桂枝则在牡桂条下。张石顽《本经逢源》,谓桂枝是筒桂之枝,不当在牡桂条下,此非实地考查不可,今姑置之。

寇宗奭《本草衍义》曰:桂甘辛大热。《素问》云:辛甘发散为阳。故汉张仲景治伤寒表虚皆须此药,正合辛甘发散之意。《本经逢源》云:仲景治中风解表,皆用桂枝汤。又云:无汗不得用桂枝。其义云何?夫太阳中风,阳浮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卫实营虚,故发故热汗出,桂枝汤为专药。又太阳病发热汗出者,此为营弱卫强,阴虚阳必凑之,皆用桂枝发汗,此调其营则卫气自和,风邪无所容,遂从汗解,非桂枝能发汗也。汗多用桂枝汤者,以之与芍药调和营卫,则邪从汗去,而汗自止,非桂枝能止汗也。世俗以伤寒不得无汗用桂枝者非也,麻黄汤、葛根汤未尝缺此,但不可用桂枝汤,以中有芍药酸寒收敛表腠为禁耳。若夫伤寒尺脉不至,是中焦营气之虚不能下通于卫,故需胶饴加人桂枝汤中,取稼穑之甘,引入胃中,遂名之曰建中,更加黄芪,则为黄芪建中,借表药为里药,以治男子虚劳不足。《千金》又以黄芪建中汤,换入当归,为内补建中汤,以治妇人产后虚羸不足,不特无余邪内伏之虞,并可杜阳邪内陷之患,非洞达长沙妙用,难以领会及此。

《逢源》所说,有可商之处,伤寒无汗,当然不可用桂枝,其理由如下。《伤寒论》云:翕翕发热,漐漐汗出。翕翕形容形寒,漐漐形容汗漏,汗从汗腺出,有分泌神经司启闭,有感觉神经司寒暖,热则汗腺开,寒则汗腺闭,二者本相应,今翕翕发热,却又瑟瑟恶寒,是二者均失职也。桂枝性温,其药位在肌表,其辛辣之味含有刺激性,能使颓靡者兴奋,因具此条件,故服此药,恰恰与病相合,能使恶寒罢而汗不漏。若无汗恶寒之病,正苦汗腺闭而不开,集表之体温无从疏泄,若复用桂枝,则闭者益闭,热不得解,故发热无汗之病,期期不可用桂枝也。发热无汗,用麻黄汤,其中亦有桂枝者,乃因形寒而设,桂枝是副药,麻黄能开闭发汗,协以桂枝,有两个意义。其一、取其温性佐麻黄以驱寒冷;其二、取其刺激性使汗出之后启闭不失职。有一种病,发汗之后,遂漏不止者,单任麻黄不用桂枝之过也,两力不相消,是药效之公例。故古方温凉并用,攻补兼施,能有亢坠颉顽之妙。今云非桂枝能发汗,非桂枝能止汗,则医者用药标准难矣。三阴之用桂枝,亦正因漏汗与肌表无阳,阴症之汗与阳症之汗不同,详后少阴篇。诸建中之用,亦同一个理,凡虚而阳不足自汗、盗汗者,建中为效甚良。若阴不足者,不但建中不适用,黄芪亦且是禁药。

专题:桂枝
来源:《论药集》
上一章:桂枝《本经》
下一章:冉雪峰·论桂枝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