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林昔拾 中医专题中医古籍 伤寒论检阅
伤寒论检阅
专题研究
条文
方剂
中药
病证
医案
中医古籍
伤寒论类
金匮要略类
经方论道
经方医论集
杏林昔拾 » 专题研究 » 条文 » 332.伤寒始…

伤寒论第332条

任应秋
任应秋

伤寒始发热六日,厥反九日而利,凡厥利者,当不能食,今反能食者,恐为除中。一云消中。食以索饼,不发热者,知胃气尚在,必愈。恐暴热来出而复去也,后日脉之,其热续在者,期之旦日夜半愈。所以然者,本发热六日,厥反九日,复发热三日,并前六日,亦为九日,与厥相应,故期之旦日夜半愈。后三日脉之,而脉数,其热不罢者,此为热气有余,必发痈脓也。

【校勘】《玉函经》:“反能食”下无“者”字;“除中”下无“一云消中”四字注文;“后日脉之”作“后三日脉之”,成无己本同;“其热续在”下无“者”字;亦无“所以然者”以下三十八字;“而脉数”作“而数”;“其热不罢”下无“者”字;“痈脓”下无“也”字。《千金翼方》:“食以索饼”作“食之黍饼”。

【句释】“除中”,成无己云:“除,去也,中,胃气也,言邪气太甚,除去胃气,胃欲引食自救,故暴能食”,柯韵伯云:“除中,则反见善食之状,如中空无阳,今俗云食禄将尽者,是也。”“索饼”,钱潢云:“疑即今之条子面,及馓子之类,取其易化也”,来集之《倘湖樵书》云:“今俗以麦面之线索而长者,曰面,其圆块而匾者,曰饼。考之古人,则皆谓饼也,汉张仲景《伤寒论》云,食以索饼,饼而云索,乃面耳。”

【串解】陆渊雷云:“此条大旨,谓热与厥利互发之病,其热与厥利之日数相当者,必自愈。若热多于厥,必发痈脓,条文自凡厥利者,至胃气尚在必愈,为插入之笔,自所以然者,至夜半愈,盖后人之傍注,传钞者混入正文也。言伤寒初起发热仅六日,继之以厥利九日,较发热多三日,似是病进,后三百四十五条(按:本书第342条)云,伤寒厥四日,热反三日,复厥五日,其病为进,是热少厥多者为病进也。既似病进,则九日厥利止而发热,恐是暴热来出,须臾复去,暴热来出犹白通汤加猪胆汁汤之脉暴出(按:第315条),俗所谓回光返照,乃垂死之象,故于后日脉之,后日谓发热之第二日,脉谓诊察也,此时热若仍在,则非暴出之热,仍是厥去热复之热,而病有向愈之象矣。先是发热六日,厥九日,今又发热二日,并前共八日,若续热一日,则热亦九日,与厥相当而病愈,故期之旦日夜半愈,期,预期也,旦日,明日也。若于发热之第三日后脉之,其脉数,热犹不罢者,则为热气有余,将发痈脓。此病当厥利时,多不能食,今反能食,恐是除中,次条云,除中必死,欲知之法,可试食以索饼,若除中者,食饼当发热,今不发热,则是胃气尚在而能食,非除中,知其可愈也。”

【语译】患伤寒病,如开始接连发六天的热后,便转变而四肢厥冷,接连便厥冷九天,而且腹泻,这种发厥而腹泻的证候,病人常常是食欲不好的。假使食欲还好,要提防它是“除中”病。但是“除中”病吃了饮食,多半是要发热的,如把索饼给他吃,并不发热,这便不是得“除中”病,而是他的胃机能还好,这病是可能好转的。但有些时候还要防他出现“暴热”的假象,一下子又退去而发厥,在第二天可以继续进行诊断,如果复发热后,第二天热还持续存在,这才是他的机能真正恢复了,可能在明天晚上便会逐渐好转的。这是什么道理呢?因为病开始便是发的六天热、九天厥,现在又发了三天热,把以前发热的六天日子合并算起来,便仍然是发的九天热,发厥九天,发热也是九天,厥和热的天数两两平衡相应,所以预料他第二天晚上便会基本好转。如果热恢复后的第三天,脉搏反而加快了,热型亦持续地发展下去,是本来阴虚不足的证候,一转变而为阳实有余的证候,充血太甚,这时又要当心他发生痈肿等病变。

上一章:张仲景·伤寒论第332条
下一章:刘渡舟·伤寒论第332条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