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林昔拾 中医专题中医古籍 伤寒论检阅
伤寒论检阅
专题研究
条文
方剂
中药
病证
医案
中医古籍
伤寒论类
金匮要略类
经方论道
经方医论集
杏林昔拾 » 中医古籍 » 伤寒论 » 伤寒汲古

伤寒例第三

周岐隐
周岐隐

伤寒传经,在太阳,脉浮而急数者,发热无汗躁烦,宜麻黄汤。(第九条)

传阳明,脉大而数,发热汗出,口渴舌燥,宜白虎汤。不瘥,与承气汤。(第十条)

传少阳,脉弦而急,口苦咽干,头晕目眩,往来寒热,热多寒少,宜小柴胡汤。不瘥,与大柴胡汤。(第十一条)

传太阴,脉濡而大,发热下利,口渴腹中急痛,宜茯苓白术厚朴石膏黄芩甘草汤。(第十二条)

传少阴,脉沉细而数,手足时厥时热,咽中痛,小便难,宜附子细辛黄连黄芩汤。(第十二条)

传厥阴,脉沉弦而急,发热时疏,心烦呕逆,宜桂枝当归半夏芍药黄柏汤。吐蛔者,宜乌梅丸。(第十三条)

以上皆传经脉证并治之正法也。若入腑及脏,为传经变病,治列后条。(第十四条)

若两感于寒者,一日太阳受之,即与少阴俱病,则头痛口干,烦满而渴,脉时浮时沉,时数时细,大青龙汤加附子主之。二日阳明受之,即与太阴俱病,则腹满身热不欲食,谵语,脉时高时卑,时强时弱,宜大黄石膏茯苓白术枳实甘草汤主之。三日少阳受之,即与厥阴俱病,则耳聋囊缩而厥,水浆不入,脉乍弦乍急,乍细乍散,宜当归附子人参黄连黄柏汤救之。多不可治。(四字通行本缺。)不知人者,六日死。若三阴三阳五脏六腑皆受病,则营卫不行,脏腑不通,则死矣。(通行本误入其不两感于寒,更不传经十字。第十五条。按:此条在通行本两感脉象方治皆佚,故录为佚文。)

四损经气绝,五损腑气绝,六损脏气绝,真气不行于经,曰经气绝;不行于腑,曰腑气绝;不行于脏,曰脏气绝。经气绝,则四肢不举。腑气绝,则不省人事。脏气绝,则一身尽冷。(第三十条)

专题:伤寒汲古
来源:《伤寒汲古》
上一章:伤寒汲古上
下一章:茯苓白术厚朴石膏黄芩甘草汤方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