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林昔拾 中医专题中医古籍 伤寒论检阅
伤寒论检阅
专题研究
条文
方剂
中药
病证
医案
中医古籍
伤寒论类
金匮要略类
经方论道
经方医论集
杏林昔拾 » 专题研究 » 条文 » 316.少阴病…

伤寒论第316条

胡希恕
胡希恕

少阴病,二三日不已,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自下利者,此为有水气,其人或咳,或小便利,或下利,或呕者,真武汤主之。

“或下利”不对,因为前面有个“自下利”,还“或下利”,语意重复,不对头,应该“或不下利”,下利前面应该有个“不”字,这样文意才相符。

这段就是说里有停水,小便不利。小便不利在太阳也好、少阴也好,表不解。

“二三日不已者”,那么两三天以前,是要(用)麻黄附子甘草汤发汗的,以二三日无里证嘛,故微发汗也(302条)。(本条)他搁个“不已”,就是虽然服了麻黄附子甘草汤,而病不已,为什么不已呢?根本是由于小便不利、内有停水,你不兼祛水,则表不解。

所以他这个书,有些病理的关系,先后是一致的,没有说这会儿这么讲,那会儿那样讲。咱们讲太阳病里头,与“服桂枝汤或下之,仍头项强痛,翕翕发热,无汗,心下满,微痛,小便不利者”(28条)是一样的,那个(28条)就因为小便不利,表不解,就像无汗的表证似的。心下满微痛,是水不往下行,往上撞,就像里有所实似的,所以发汗、下之都不能解,非利小便不可,用桂枝汤去芍药加茯苓白术就好了。(本条)这段也是这样,二三日之所以不已,就由于小便不利,里头有水气。

少阴病要是小便不利,里头有水气,一到四五天则传里,非下利不可。所以到四五天,传里了,“腹痛”,“四肢沉重疼痛,自下利”。那么由于小便不利,到四五日,你看看,四肢沉重疼痛,表还不解。不过虽表不解,而且里头有湿,四肢沉重,不光痛,郁于表的水分都存在。里头也有水,而且不能收摄,自下利,转到太阴病,这就变成少阴太阴的并病。可是主要由于里头停水,这就说明了二三日所以不已,四五天所以四肢疼痛、自下利,(其中关键的)一个原因就是因为小便不利、内有停水,所以肯定下个结论,“此为有水气”,都是这一个主要原因(造成的)。

“其人或咳”,这种水气,表也没解,涉及肺,他也“或咳”。

或者也许有“小便利”,前面不是有“小便不利”吗?或者也“小便利”。

或者“不下利”。小便利就不下利,小便不利就水走肠间,(我认为本条的“或下利”)这个应该是“不下利”,不是“或下利”。

或者致里水上犯而“呕”。

无论或然以下的证候有无,只是有以上“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自下利”,只要有这些症状,就可以用真武汤。

这个书,你们从前面看,凡是有“或然”的都给弄一个加味的方子,这个方子(的加味)绝不是张仲景的,因为什么?有些很不合理,(我认为)这是后人所附。说什么方主之,是冲着主证说的,(不管)客证有无,(只要)你把水气去了,(主证、客证)都能好的。祛水气以解表嘛,表也解了,水气也去了。

真武汤也是个附子剂,用于陷于阴证,这是少阴病。太阳病(又有水气)只是用一般的利尿就行了。(真武汤是)利尿之中加附子,所以也用茯苓、术,加生姜是治呕了,加芍药是治腹痛。水气是在胃,冲逆于上,或者呕,或者下利、腹痛,(真武汤)它都治,但是陷于阴证,不加附子是不行的,所以加附子,真武汤这个方子最常用。

“上五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七合,日三服”。底下这个“若咳者,加五味子半升,细辛一两,干姜一两”,这些都要不得,他(王叔和或者张仲景)是根据小青龙汤那套,加五味、细辛、干姜,(我认为)其实这不对。“若小便利者,去茯苓”,“若下利者,去芍药”,去芍药也不对,芍药这个药,虽然它不是个酸收敛药,但是这个药它起收敛作用。你们看大泻下药,都不用芍药,(即便兼见)腹痛也不用芍药,像承气汤里头没芍药。它(芍药)起收敛作用。可是下利药里头,他用芍药,治腹痛,如建中汤里面用芍药。“若呕者,去附子,加生姜,足前为半斤”。阴证哪有去附子的,这都是瞎说,所以(我认为)这个去、加的方法要不得。我以前教这个东西(《伤寒论》)的时候,在讲义里头,我都给(把方后的加减法)去了。

上一章:刘渡舟·伤寒论第316条
下一章:曹颖甫·伤寒论第316条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