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林昔拾 中医专题中医古籍 伤寒论检阅
伤寒论检阅
专题研究
条文
方剂
中药
病证
医案
中医古籍
伤寒论类
金匮要略类
经方论道
经方医论集
杏林昔拾 » 中医古籍 » 伤寒论 » 伤寒经解

以上四节,太阴湿症也。

姚球
姚球

结胸者,项亦强,如柔痉状,下之则和,宜大陷胸丸。

结胸者,太阴脾土不健运,湿痰结于胸中也。湿伤筋,筋病,故项强如柔痉状也。下之则和,去其湿痰故也。

大陷胸丸

大黄半斤  葶苈半斤,熬  芒硝半斤  杏仁半斤,熬黑

上四味,捣筛前二味,内杏仁、芒硝,合研如脂,和取如弹丸一枚。别捣甘遂末一钱匕,白蜜二合,水二升,煮取一升,温顿服之,一宿乃下。如不下,更服,取下为效,禁如药法。

胸中,太阴布气之区。太阴湿结成痰,痰不去,则结不解。改汤用丸,湿痰宜用质也。煮丸用糊,连渣顿服,加蜜恋膈,缓其下行也。甘遂、葶苈,消痰利湿;大黄、芒硝,攻坚散结。足太阴脾湿痰结胸,盖由手太阴肺不能通调水道,以致湿停也。故用杏仁,以理肺气也。禁如药法者,如大陷胸汤,得快利,止后服之药禁也。

小结胸者,正在心下,按之则痛,脉浮滑者,小陷胸汤主之。

结胸结于心下,湿热邪干中焦脾部也。热为阳邪,故按之痛。脉浮为阳,脉滑为痰,湿热成痰,故用小陷胸汤,以清燥之也。

结胸症(证),其脉浮大者,不可下,下之即死。结胸症(证)(悉)具,烦躁者亦死。

太阴脾,真气之原,统血之藏。结胸脉浮大,大则无火,浮则无血,无火无血,下之故死。结胸症具,胸中硬痛之症备也。烦出于肺,躁出于肾,阳邪结,而现肺肾阴涸之症也,故亦死也。

伤寒,发汗,若吐、若下,解后,心中痞鞕,噫气不除者,旋覆花代赭石汤主之。

发汗吐下而解,汗、吐、下,施治无误也。但病虽已解,而脾气耗散实(多),于是脾不健运,而湿痰凝结;清阳不运,浊气上逆,故心下痞鞕,噫气不除也。旋覆代赭汤,消结痰于中焦,归浊气于下部也。

旋覆花代赭石汤

旋覆花三两  代赭石一两,煅  人参二两  甘草炙,二两  半夏半升  生姜五两  大枣十二枚

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渣,再煮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半夏、旋覆,能消凝结之痰;人参、甘草,能扶耗散之气。生姜辛以散结,代赭重以降逆,大枣甘以扶脾。气降痰消,噫气自止。

专题:伤寒经解
来源:《伤寒经解》
上一章:以上七节,太阳风寒两伤之伤寒也。
下一章:以上四节,太阴湿痰症也。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