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林昔拾 中医专题中医古籍 伤寒论检阅
伤寒论检阅
专题研究
条文
方剂
中药
病证
医案
中医古籍
伤寒论类
金匮要略类
经方论道
经方医论集
杏林昔拾 » 中医古籍 » 伤寒论 » 伤寒经解

以上十九节,太阳不可汗症。

姚球
姚球

微数之脉,慎不可【炙】(灸)。因火为邪,则为烦逆,追虚逐实,血散脉中,火【邪】(气)虽微,内攻有力,焦骨伤筋,血难复也。

微数之脉,阴虚火盛之脉,故戒不可灸,灸则以火助阳,而心烦、烦逆诸症起矣。盖阴虚盛火,火盛则实,以火助火,故曰逐实。阴虚则虚,火灸耗阴,故曰追虚。血散脉中者,火气逼血,散于脉中也。火灸之气虽微,内攻散血而有力也。血既散乱,则筋脉无所濡,而自焦伤,筋骨焦伤,血自难复也。

脉浮热甚,(而)反【炙】(灸)之,此为实,实以虚治,因【热】(火)而动,必咽燥吐血。

脉浮无里阴虚也。阴虚则阳盛而热甚,此为实,阳实也。阳实而灸之,故曰反。实以虚治,言以治阳虚法而治阳实也。火助热邪,阴伤则咽燥,血热故妄行也。

脉浮,宜以汗解,用火【炙】(灸)之,邪无从出,因火而盛,病从腰以下必重而【瘅】(痹),名火逆也。

浮为阳,主表,表邪宜以汗解。如以火灸之,则阳邪因火而猖獗,势必上炎,不下通阴分,阳亢阴涸,火邪化湿,湿热成瘅。瘅同疸。湿伤于下,故从腰以下而重也。病因灸变,故名火逆也。

太阳病,以火熏之,不得汗,其人必躁,到(经)不解,必清血,名为火邪。

太阳病阳盛之症,以火劫汗,汗不得出,火动阳邪,所以其人躁而不安也。不解,火邪不解也。清,同圊,血热而下奔大便也。名为火邪,言致变由火也。

太阳伤寒者,加温针,必惊也。

太阳伤寒,伤太阳寒水经之热病也。水伤而加温针,则火邪舍肝,木火相得而惊也。

其脉沉者,【营】(荣)气微也;其脉浮,而汗出如流珠者,卫气衰也。【营】(荣)气微者,加烧针则血【不流】(留不)行,更发热而【烦躁】(躁烦)也。

沉主里,营为阴,故脉沉者营气微。卫主表,卫不固则汗出如流珠。浮亦主表,故脉浮汗出者卫气衰。营微则阴虚忌火,故烧针则血热妄行。纯阳无阴,更发热而烦躁矣。

专题:伤寒经解
来源:《伤寒经解》
上一章:以上七节,太阳风寒两伤之伤寒也。
下一章:以上六节,太阳忌火之症也。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