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林昔拾 中医专题中医古籍 伤寒论检阅
伤寒论检阅
专题研究
条文
方剂
中药
病证
医案
中医古籍
伤寒论类
金匮要略类
经方论道
经方医论集
杏林昔拾 » 专题研究 » 条文 » 301.少阴病…

伤寒论第301条

任应秋
任应秋

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细辛附子汤主之。

麻黄细辛附子汤方

麻黄二两,去节细辛二两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

上三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校勘】《千金翼方》:“脉”字下有“反”字。成无己本、《玉函经》:均作“麻黄附子细辛汤”。

麻黄细辛附子汤方。《千金翼方》:“一斗”作“二斗”;“二升”作“一升”。成无己本:“内”字下无“诸”字。

【串解】钱潢云:“此言少阴之表证也,曰始得之者,言少阴初感之邪也,始得之而即称少阴病,则知非阳经传邪,亦非直入中藏,乃本经之自感也,始得之而发热,在阳经则常事耳,然脉沉,则已属阴寒。篇首云,无热而恶寒者,发于阴也。发于阴,而又发热,是不当发之热,故云反也,察其发热则寒邪在表,诊其脉沉,则阴寒在里。”

本条为正气虚弱而有外感病的人,所以尽管发热,脉搏不浮而沉,所以既用麻黄解表,又用附子强心。

【语译】凡属少阴病的人,有了感冒,虽然有发热、恶寒等症状,而脉搏却是沉细的,这时应该酌用解表温里的麻黄细辛附子汤。

【释方】钱潢云:“麻黄发太阳之汗,以解其在表之寒邪,以附子温少阴之里,以补其命门之真阳,又以细辛之气温味辛,专走少阴者,以助其辛温发散,三者合用,补散兼施,虽发微汗,无损于阳气矣,故为温经散寒之神剂云。”

上一章:张仲景·伤寒论第301条
下一章:刘渡舟·伤寒论第301条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