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存仁 著
近时伤寒盛行,流传之广,为历年所未有。此症发热时期极长,每令病家焦急万分,但治之十九可愈,实非凶恶之症。考伤寒病人之中,其有不治丧生者,原因有三:
(一)为体力虚弱变化过多者;
(二)为操心劳动不肯休息静卧者;
(三)为病中食物未禁病后饮食失调者。
三者之中,食物未禁而致病势变化者,尤居多数。
伤寒之症,人皆知为由于感受寒邪而起,然其另一大原因则为饮食不慎所致。病从口入,大肠为其病源之所,故忌口也。营养也,必须按时遵行,若病时犹复妄食,必致身热缠绵不起,病证日趋深沉。伤寒不饿,何异自戕其躯?伤寒病居肠胃,故病后恣食,亦可丧命于旦夕。病后食养失调,即易酿成虚痨衰损之症;病后食养得宜,即为变更体格反弱为强之机遇,伤寒与饮食之关系重要可知。伤寒病中尤以有病发热之际,不慎进食,不肯守饿,每使伤寒无治愈之望,通常病家恒不知饿之作用、饿之效力,(饿为忌进食物之意,营养饮料则不忌)每年不幸丧生者,难以数计。此稿之作,颇有深意。盖古今医书,无论中医西医,并无通俗专书,详论伤寒病时应如何禁食,病后应如何进食,致使病家暗中摸索,无所根据,故特撰此稿,尽余责也。
此症患者,以二三十岁之男子居多,往往平日身体康强,忍寒恣食,习为常事,数年不易发热,积渐既深,一旦发病,其势必甚,于是病有一二月出入于生死之间。
中医所谓伤寒,范围较广,包括五种病候:(一)受风伤寒。(二)受寒伤寒。(三)湿温伤寒。(四)温病即俗称温热伤寒,在春季曰春温,或风温;在秋季曰秋温;在冬季曰冬温。(五)暍热症即夏季俗称暑温伤寒者是也。上述五种伤寒病症中,以湿温伤寒及温病等,验之有伤寒菌,此为真性伤寒,其病情变化约以一星期为一候,照古书订有六期转变,即所谓六经病象。
七日一候乃通常状况,并无刻板规定,亦有第二日即入第二期状态者,此症治之得法,一二星期中颇有痊愈希望,伤寒症情即此结束,并非必须演完六期证象,此点不可不知,现将六期步骤,列表如次:(有二三点主要现象发现,即已成立,不必各证俱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