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林昔拾 中医专题中医古籍 伤寒论检阅
伤寒论检阅
专题研究
条文
方剂
中药
病证
医案
中医古籍
伤寒论类
金匮要略类
经方论道
经方医论集
杏林昔拾 » 中医古籍 » 伤寒论 » 伤寒指掌

风温(参叶案)

吴坤安
吴坤安

凡天时晴燥。温风过暖。感其气者。即是风温之邪。阳气熏灼。先伤上焦。其为病也。

身热汗出。头胀咳嗽。喉痛声浊。治宜辛凉轻剂解之。大忌辛温汗散。古人治风温。

有葳蕤汤、知母葛根汤。内有麻黄、羌活等药。皆不可用。

风温吸入。先伤太阴肺分。右寸脉独大。肺气不舒。身痛胸闷。头胀咳嗽。发热口渴。

或发痧疹。主治在太阴气分。栀豉、桑杏、蒌皮、牛蒡、连翘、薄荷、枯芩、桔梗、桑叶之类。

清之解之。痰嗽加贝母。声浊不扬加兜铃。火盛脉洪加石膏。咽痛加射干。饱闷加川郁金、枳壳。干咳喉燥。加花粉、蔗浆、梨汁。咽喉锁痛。加莱菔汁。

邵评∶温邪由肺而入于胃。热伤肺胃之津。病在上中二焦。故用大清肺胃热邪。

生津润燥为主。治上中二焦之良法。

如发热口糜气秽者。此温邪劫伤肺胃之津也。宜生地、石膏、知母、麦冬、花粉、钗斛、梨皮之类主之。

如肺胀喘急。胸痛气秽者。此温邪伤肺。欲酿内痈也。急用活水芦根、桃仁、苡仁、栝蒌皮、冬瓜子、空沙参、黑元参、连翘之类清之。

邵评∶热邪蕴于肺。郁结不宣。气痰滞血瘀。欲酿肺痈。故见胸疼喘急。痰气秽臭之症。用千金苇茎汤。宣肺痹而行血降气。加味以清化肺热为治。

此手太阴轻症也。若手少阴厥阴二经。当于温热症内合参之。

邵评∶以上邪初在肺。其势尚轻。若肺邪不解。传入心营及心包络经。则入里而病重矣。后温热症内所列各条。治法相通。当合参之。

专题:伤寒指掌
来源:《伤寒指掌》
上一章:六经本病
下一章:温热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