趺阳脉浮而,浮则胃气强,则小便数,浮相搏,大便则,其脾为约,麻子仁丸主之。
麻子仁丸方
麻子仁二升芍药半斤枳实半斤,炙大黄一斤,去皮厚朴一尺,炙,去皮杏仁一升,去皮尖,熬别作脂
上六味,蜜和丸,如梧桐子大,饮服十丸,日三服,渐加,以知为度。
【校勘】《玉函经》:“鞕”作“坚”;“丸”作“圆”。成无己本:“”作“涩”;无“子”字;“仁”作“人”。
麻子仁丸方。《千金翼方》:枳实、芍药各作“八两”。《玉函经》:厚朴作“一斤”;杏仁亦作“一斤”。《玉函经》、成无己本:“六味”下有“为末炼”三字;“和”作“为”。成无己本:无“梧”字。《证类本草》:“饮服十丸”作“浆水饮下十丸”。
【句释】“趺阳”,即冲阳穴,在足背的第二、第三跖骨间,分布有胫前动脉,属足阳明胃经,古人在此候脾胃。“其脾为约”,陆渊雷云:“细释古书所谓脾,本指小肠之吸收作用,推而广之,一切脏器组织之吸收毛细动脉血以自养,淋巴管之吸收组织液,莫不谓之脾焉,脾约云者,肠部吸收肠道中水分之力强,故小便数而大便硬,然其吸收动脉血以自养之力弱,故肠道之自身,无液为养,有似乎俭约,于是肠黏膜不能分泌黏液,以滑润其大便,又有似乎约束也。”
【串解】成无己云:“趺阳者,脾胃之脉,诊浮为阳,知胃气强,涩为阴,知脾为约,约者,俭约之约,又约束之约。《内经》曰: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于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是脾主为胃行其津液者也,今胃强脾弱,约束津液,不得四布,但输膀胱,致小便数,大便难,与脾约丸,通肠润燥。”
所谓胃强,即肠道的吸收力强。所谓脾约,即肠道的黏液缺乏。
【语译】趺阳部的脉搏现浮涩,常常为肠道吸收水分太过,排出过多的小便,因而津液缺乏,大便干燥,这时可以用麻子仁丸润肠通便。
【释方】方有执云:“麻子杏仁,能润干燥之坚,枳实厚朴,能导固结之滞,芍药敛液以辅润,大黄推陈以致新,脾虽为约,此之疏矣。”
本方为有效的润下剂,用于虚弱体质尤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