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林昔拾 中医专题中医古籍 伤寒论检阅
伤寒论检阅
专题研究
条文
方剂
中药
病证
医案
中医古籍
伤寒论类
金匮要略类
经方论道
经方医论集
杏林昔拾 » 专题研究 » 条文 » 2.太阳病,…

冉雪峰伤寒论2条

冉雪峰
冉雪峰

冉雪峰曰:此为风中太阳脉证。前第一节,为太阳本经气的提纲。此为风中太阳部位的提纲,后凡言太阳中风者准此。太阳提纲脉证,为脉浮头项强痛恶寒;中风提纲脉证,为发热汗出恶风脉缓。两两合观,前节无发热,此节首著发热;前节无汗出,此节兼著汗出;前节恶寒,此节但恶风;前节脉浮,此节浮中寓缓。凡以状风的生理性质,风的病理现象而已。所以然者,寒热互为因果。外既病于寒水部位,则恶寒;内的机能体工起而自卫,则发热。是发热为正当防御,为天然体工疗法。热借风势,则更易迅发,故首列发热。血旺气充,刺激汗腺,汗安得不出。汗具调节寒温机能,汗出则外之闭塞不甚,故只恶风,而不大恶寒。脉亦较舒缓,而不大紧张。此为风的性质,加临寒的部位,邪的干犯,激起正的御防。于此认识明确,则以后凡书中风的正病,风的变病,风与他种客邪的并病合病,庶可顺解,而无感分歧。前节由脉叙到证,本节由证叙到脉;前节的恶寒,本节的发热;前节的头项强痛,本节的恶风汗出;既参错以尽变,又精义之入神。脉浮的原理,既蕴于发热之中;脉缓的原理,即显于汗出之内。盖脉浮为发热的前躯,脉缓为汗出的后果。浮可兼虚,浮不是虚;缓虽近慢,缓不是慢。学者会通其精神,方能探抉其奥窍。至以风寒分轻重,风寒分浅深,风寒分营卫,曲解中字伤字,其实经论原文,何尝有此项截然划分,甚未可从,学者须细密较量。

上一章:张仲景·伤寒论第2条
下一章:陈伯坛·伤寒论2条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