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林昔拾 中医专题中医古籍 伤寒论检阅
伤寒论检阅
专题研究
条文
方剂
中药
病证
医案
中医古籍
伤寒论类
金匮要略类
经方论道
经方医论集
杏林昔拾 » 专题研究 » 条文 » 210.夫实则…

伤寒论第210条

恽铁樵
恽铁樵

夫实则谵语,虚则郑声。郑声者,重语也,直视谵语,喘满者死,下利者亦死。“也”上《玉函》有“是”字。《外台》以“郑声者,重语也”为细注。“直视”以后,成氏以降,分为别条,只志聪、锡驹为一条。

张锡驹:此章统论谵语有虚实之不同,生死之各异也。实则谵语者,阳明燥热甚,而神昏气乱,故不避亲疏,妄言骂詈也。虚则郑声者,神气虚而不能自主,故声音不正,而语言重复,即《素问》所谓“言而微,终日乃复言者”是也。直视者,精不灌目,目系急而不转也。夫谵语当无死证,若喘满者,脾肺不交,而气脱于上,故死。下利者,脾液不收,而气陷于下,亦死。郑声者,即谵语之声,聆其声有不正之声,轻微重复之语,即是郑声,非谵语之中,别有一种郑声也,故止首提郑声,而后无郑声之证。

张璐云:喘满者,邪乘阳位而上争,气从上脱,故主死。下利者,邪聚阴位而下夺,气从下脱,亦死也。设谵语内结,下旁流清水者,又不可误认死证也。

钱璜云:喘则膻中迫促,而气不接;满则传化不通,而胃气绝,故死。

《证治要诀》曰:谵语者,颠倒错乱,言出无伦,常对空独语,如见鬼状。郑声者,郑重频繁,语虽谬而谆谆重复不自已。年老之人,遇事则谇语不休,以阳气虚也。二者本不难辨,须以他证别之。大便秘,小便赤,身热烦渴,而妄言者,乃里实之谵语也。小便如常,大便洞下,或发躁,或反发热,而妄言者,乃阴隔阳之谵语也。此谵语、郑声,虚实所以不同也。

《医学纲目》曰:谵语者,谓乱语无次第,数数更端也;郑声者,谓郑重频烦也,只将一句旧言,重叠频言之,终日殷勤,不换他声也。盖神有余,则能机变而乱语,数数更端,神不足则无机变,而只守一声也。成无己谓郑声为郑卫之声,非是。

《伤寒选录》曰:郑声,说过又说也。

舒氏云:李肇夫曰:“重”字读平声,重语,当是絮絮叨叨,说了又说,细语呢喃,声低息短,身重恶寒,与谵语之声雄气粗,身轻恶热者迥别。

铁樵按:直视为脑病,喘满为肺病。因胃神经紧张影响及于中枢神经,间接影响于识阈,则谵语昏不知人,间接波及视神经床,滑车神经变硬则直视。由交感神经之关系,自无不兼涉肺与心。心病则脉变,肺病则喘满,但举直视喘满,不言脉者,就重要者言之也。热病肺脑症并见者,为末路。阳明亦不能外此例。阳明腑证,至于此极大满大实,轻药攻必不应,重药攻之却不任,故当死也。曰“下利者亦死”,注家以为是陷,鄙意其说不足据。此云下利者,当即是旁流。盖矢燥者为大实,下利者亦为大实,肠中起反应,祛此燥矢不得,故成旁流,其理已详前。惟其是实,实而至于谵语直视,无论利不利皆死也。若虚而下陷,便不喘满直视。虚证有喘者,属气短,不是喘满。有入脑者,目辄歧视,不喘满也。云“下利者亦死”,当然与“喘满者死”句相并同,属于直视。谵语之下,抑郑声为虚,亦非指阴证。吾尝谓辨阴阳症,须合四面八方种种见证考虑,若仅从郑声、谵语上辨别,则无标准,而易误会。肠胃为燥矢所窒,则腑气不通,神经反射起救济,则血行必失职,至血行失职,则肠胃局部之病是实,而全体气血却虚。以故大实之症,至于峰极,则见虚象,大热之症,至于峰极,则见寒象。所以《内经》有“重寒则热,热极反寒”,而立正治之法,以治浅一层病,立从治之法,以治深一层病。然则可以郑声、谵语为辨别,仅据此一节,以定用药之标准乎?自古医家皆言热极则从寒化,而不言何以热极反从寒化,则学者自不能彻底明了,不能彻底读书,时如行荆棘丛中矣。

上一章:陈修园·伤寒论第210条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