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明病脉迟,食难用饱,饱则微烦头眩,必小便难,此欲作谷瘅。虽下之,腹满如故,所以然者,脉迟故也。瘅,成本作 “疸”。微,《玉函》作“发”。柯本“脉迟”后补“腹满”二字。《金匮》“迟食”间有“者”字,“微”作“发”,“必小便难”作“小便必难”。
程应旄云:脉迟为寒,寒则不能宣行胃气,故非不能饱,特难用饱耳。饥时气尚流通,饱即填滞,以故上焦不行而有微烦头眩证,下脘不通而有小便难证。小便难中包有腹满证在内。欲作谷疸者,中焦升降失职,则水谷之气不行。曰谷疸者,明非邪热也。下之,兼前后部言,茵陈蒿汤、五苓散之类也。曰腹满如故,则小便仍难,而疸不得除可知。再出脉迟,欲人从脉上悟出胃中冷来。热蓄成黄之腹满,下之可去,此则谷气不得宣泄,属胃气虚寒使然,下之益虚其虚矣,故腹满如故。
《张志聪·伤寒宗印》:按:《金匮》谷疸有二证。此则虚寒而冷黰者也。
钱璜云:谓之欲作,盖将作未作之时也。《阴阳应象论》云:寒气生浊,热气生清。又云:浊气则上,则生䐜胀。若不温中散寒,徒下无益也。
丹波元简云:按:汪氏云:《补亡论》常器之云“宜猪苓汤、五苓散”。愚以上二方,未成谷疸时,加减出入,可随证选用。郭白云云:已发黄者,茵陈蒿汤,此为不可易之剂。张氏云:脉迟胃虚,下之无益,则发汗利小便之法,用之无益,惟当用和法,如甘草干姜汤,先温其中,然后少与调胃,微和胃气是也。以上二说,似未妥帖,当考。
铁樵按:小便难,即是不能分泌。食难用饱,即是不能消化。脉迟,亦即是肠胃虚冷。烦与眩,兼少阳证;腹满,兼太阴证。据西医籍输胆管若被压,则胆汁不能照常输送,却从胆带渗出混入血中,因而发黄,此与本条所谓谷疸者,于理为近。盖本是食难用饱,而又强食,胃气不降,肝胆亦逆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