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
炙甘草汤方
甘草四两,炙生姜三两,切人参二两生地黄一斤桂枝三两,去皮阿胶二两麦门冬半升,去心麻仁半升大枣三十枚,擘
上九味,以清酒七升,水八升,先煮八味,取三升,去滓,内胶烊消尽,温服一升,日三服。一名复脉汤。
【校勘】《玉函经》:“心动悸”句作“心中惊悸”。
炙甘草汤方。《金匮要略》:生地黄,有“酒洗”两字。《千金翼方》:生地黄,有“切”字。成无己本、《玉函经》:大枣,都作“十二枚”。成无己本:麻仁,作“麻子人”。
【句释】脉结代,即是有歇止的脉搏。
【串解】《医宗金鉴》云:“心动悸者,谓心下筑筑惕惕然,动而不自安也,若因汗下者多虚,不因汗下者多热,欲饮水小便不利者属饮,厥而下利者属寒。今病伤寒,不因汗下而心动悸,又无饮、热、寒、虚之证,但据结代不足之阴脉,即主以炙甘草汤者,以其人平日血气衰微,不任寒邪,故脉不能续行也。此时虽有伤寒之表未罢,亦在所不顾,总以补中生血复脉为急,通行营卫为主也。”
大凡血液虚少,血压有低落之虞的时候,心脏便起代偿性的搏动兴奋,所以一方面感觉到心悸亢进,另方面因为血液不能充盈脉管,心脏虽然大起落紧张地工作着,脉搏的波动仍然不能很均匀地传达到桡骨动脉,因而便现歇止的结代脉搏。
【语译】病伤寒而现歇止的结脉或代脉,同时又有心悸亢进的症状,这是血虚心弱的证候,可急用炙甘草汤来补血强心。
【释方】柯韵伯云:“仲景凡于不足之脉,阴弱者用芍药以益阴,阳虚者用桂枝以通阳,甚则加人参以生脉……此以中虚脉结代,用生地黄为君,麦冬为臣,峻补真阴者……然地黄、麦冬,味虽甘而气则寒,非发陈蕃秀之品,必得人参、桂枝以通阳脉,生姜、大枣以和荣卫,阿胶补血,酸枣安神,甘草之缓,不使速下,清酒之猛,捷于上行,内外调和,悸可宁而脉可复矣,酒七升,水八升,只取三升者,久煎之则气不峻,此虚家用酒之法,且知地黄、麦冬得酒则良,此证当用酸枣仁,肺痿用麻子仁可也,如无真阿胶,以龟板胶代之。”
《名医别录》云:“甘草通经脉,利血气”,现在动物实验,证明甘草有强心作用,是本方仍应以“炙甘草”为主药,柯氏无此经验,便把它忽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