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林昔拾 中医专题中医古籍 伤寒论检阅
伤寒论检阅
专题研究
条文
方剂
中药
病证
医案
中医古籍
伤寒论类
金匮要略类
经方论道
经方医论集
杏林昔拾 » 专题研究 » 条文 » 172.太阳与…

伤寒论第172条

恽铁樵
恽铁樵

太阳与少阳合病,自下利者,与黄芩汤。若呕者,黄芩加半夏生姜汤主之。

成无己云:太阳阳明合病自下利,为在表,当与葛根汤发汗;阳明少阳合病自下利,为在里,可与承气汤下之。此太阳少阳合病自下利,为在半表半里,非汗下所宜,故与黄芩汤,以和解半表半里之邪。呕者,胃气逆也,故加半夏、生姜,以散逆气。

钱璜云:太少两阳经之证,并见而为合病。太阳虽在表,而少阳逼处于里,已为半表半里。以两经之热邪内攻,令胃中之水谷下奔,故自下利。

汪琥云:太少合病而至自利,则在表之寒邪,悉郁而为里热矣。里热不实,故与黄芩汤以清热益阴,使里热清而阴气得复,斯在表之阳热自解。所以此条病,不但太阳桂枝在所当禁,并少阳柴胡,亦不须用也。

《医宗金鉴》云:太阳与少阳合病,谓太阳发热头痛,或口苦、咽干、目眩,或胸满,脉或大而弦也。若表邪盛,肢节烦疼,则宜与柴胡桂枝汤,两解其表矣。今里热盛,而自下利,则当与黄芩汤清之,以和其里也。

丹波元简云:按此条证,张璐、周禹载以为温病,魏氏驳之,是也。

《医方集解》曰:合病者,谓有太阳症之身热、头痛、脊强,又有少阳症之耳聋、胁痛、呕而口苦、寒热往来也。自利者,不因攻下而泄泻也。自利固多可温,然肠胃有积结,与下焦客热,又非温剂所能止。或分利之,或攻泄之可也。

黄芩汤方

黄芩三两。《玉函》作“二两”芍药二两甘草二两,炙大枣十二枚,擘

上四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再,夜一服。成本“一 服”后有“若呕者,加半夏半升,生姜三两”十二字,而无“黄芩加半夏生姜汤方”。成本第十卷“生姜一两半”。

黄芩加半夏生姜汤方

黄芩三两芍药二两甘草二两,炙大枣十二枚,擘半夏半升,洗生姜一两半。 一方“三两切”

上六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再,夜一服。

汪琥云:此小柴胡加减方也。热不在半表,已入半里,故以黄芩主之。虽非胃实,亦非胃虚,故不须人参补中也。

钱璜云:黄芩撤其热,而以芍药敛其阴,甘草、大枣和中而缓其津液之下奔也。若呕者,是邪不下走而上逆,邪在胃口,胸中气逆而为呕也,故加半夏之辛滑,生姜之辛散,为蠲饮治呕之专剂也。

徐彬云:因此而推广之,凡杂证因里未和而下利者,黄芩汤可为万世之主方矣。

《玉函经》:黄芩人参汤方,黄芩、人参、桂枝、干姜各二两,半夏半升,大枣十二枚。上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去滓。分温再服。

此方无治证,盖与黄连汤略同。此方 《外台》名黄芩汤,治干呕下利。

《医方集解》曰:昂按:二经合病,何以不用二经之药?盖合病而兼下利,是阳邪入里,则所重者在里,故用黄芩以撤其热,而以甘、芍、大枣和其太阴,使里气和,则外证自解。和解之法,非一端也,仲景之书,一字不苟,此证单言下利,故此方亦单治下利。机要用之,治热利腹痛,更名黄芩芍药汤。又加木香、槟榔、大黄、黄连、当归、官桂,更名芍药汤,治下利。仲景此方,遂为万世治痢之祖矣。本方除大枣,名黄芩芍药汤,治火升鼻衄,及热痢。出《活人书》。黄芩加半夏生姜汤,亦治胆腑发咳,呕苦水如胆汁。

铁樵按:此条不用下法,即吴又可所谓“温邪未到胃”之证,亦即吾所谓“未化燥”之症。黄芩之用,以口苦为标准。口苦,少阳证也,此条之例,其原因在少阳上逆,胆汁不循常轨,消化不良,因而作利。治以黄芩,使上逆者重复下行,乃根治也。

上一章:陈修园·伤寒论第172条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