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林昔拾 中医专题中医古籍 伤寒论检阅
伤寒论检阅
专题研究
条文
方剂
中药
病证
医案
中医古籍
伤寒论类
金匮要略类
经方论道
经方医论集
杏林昔拾 » 中医古籍 » 伤寒论 » 金镜内台方…

麻黄连轺赤小豆汤(二十二)

许宏
许宏

治伤寒瘀热在里,身必发黄,此汤主之。

麻黄  连轺  甘草(炙)  生姜(各二两)  赤小豆(一升)  杏仁(四十枚)  大枣(十二枚)  生梓白皮(三两)

上八味,以潦水一斗,先煮麻黄,去上沫,内诸药,再取三升,分温服。

汤议

议曰:伤寒瘀热在里,身必发黄。此盖其人素有湿热,就因伤寒汗不尽,则阳明之经为瘀热所凝,则遍身必发黄。经云,湿热相交,民多病瘅是也。此汤盖为发汗不尽,脉浮、身发黄者所设也。麻黄能散表邪,用之为君;杏仁、生姜能散气解表,用之为臣;连轺味苦性寒,生梓白皮性寒,能除湿热;赤小豆味甘平,能去脾胃之湿,用之为佐;甘草、大枣味甘,能入脾益胃气,用之为使。以此八味剂,专治表邪不尽,瘀热在里,遍身发黄者之用也。《内经》云,湿热上甚,治以苦温,佐以甘辛,以汗为故,此之谓也。

疑问

问曰:天下之水者皆一,何以为潦水也?

答曰:取其水性力弱,不能助肾气而益其湿热也,故曰潦水,又曰甘澜水。其法:取水二斗,置盆内,以杓扬之千百遍,水上有珠千百颗相逐,乃取用之,以其性走也。

问曰:发黄之证有数方,各有所主乎?

答曰:麻黄连轺赤小豆方乃治余汗不尽,瘀热在里,身必发黄,其脉浮者所设,取微汗之。茵陈蒿汤乃治瘀热在里,身必发黄,其脉沉实,为表邪已散者所设,取微利之。栀子柏皮汤乃治表里皆热者之所设,不可汗之,只此解之。茵陈五苓散治发汗后烦渴,小便不通,身目皆黄者所设,以取其利小便也。

问曰:发黄之证,外治之法何如?

答曰:辛能散之,急用生姜数斤捣擦为妙。若小便不通者,取黄泥并葱捣缚脐,甚者加淡豉;如更甚者,用大田螺一枚,同麝香半钱捣烂缚之,取出小便如黄汁乃效也。

专题:金镜内台方议
来源:《金镜内台方议》
上一章:议用芍药
下一章:麻黄附子细辛汤(二十三)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