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病,外证未除而数下之,遂协热而利。利下不止,心下痞鞕,表里不解者,桂枝人参汤主之。
桂枝人参汤方:
桂枝四两,去皮 甘草四两,炙 白术三两 人参三两 干姜三两
上五味,以水九升,先煮四味,取五升,内桂更煮,取三升,温服一升,日再、夜一服。
【解析】本条论述太阴虚寒兼太阳表邪不解的证治。
太阳病为表病,应以汗法解表,即使是表里同病,亦应先解表,后攻里。若外证未除,即用下法攻里,乃属误治。更何况“数下之”,即非只一次误下,致使表证不解而里气先伤。脾阳被伤,运化失司,升降紊乱,气机痞塞,因而出现“利下不止,心下痞鞕”之证。这种既有太阳表证存在,同时又有下利不止的病证,则称为“协热利”。此“协热”,指并见发热之表证而言。因其“表里不解”,故以桂枝人参汤,温中解表而表里同治。
桂枝人参汤即理中汤(又名人参汤)加桂枝。方用干姜、白术温中以去寒湿之凝;人参、甘草补中益气以治脾气之虚;桂枝以解太阳在表之邪气。本方煎服法要求先煎人参汤四味,使其发挥温中散寒、补脾益气的效用;后下桂枝,使其先越出表邪,而不受人参、干姜的羁绊。否则五药同煎,会使桂枝芳香走表主力变为温里之用,而达不到表里两解的目的。
在《伤寒论》中,讲表证误下致协热下利的只有两条,须要进行对比:第35条之葛根黄连黄芩汤证是表里皆热的协热下利,故见脉促、喘而汗出、热利黏秽的热证;本条是表里皆寒的“协热下利”,故见心下痞硬、下利稀溏的寒证。二者皆名“协热利”,但有寒热虚实之不同。
第169条所述旋覆代赭石汤证的病变重点在于胃,以心下痞硬、噫气不除为主证;本条的病变重点在于脾,故以心下痞硬、下利不止为主证。一在胃,一在脾,病位不同,见证各异。联系心下痞诸条,可以看出,无论胃气不和或脾气不和都可发生心下痞证。因此调理脾胃,畅达升降之机,则为治心下痞之大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