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林昔拾 中医专题中医古籍 伤寒论检阅
伤寒论检阅
专题研究
条文
方剂
中药
病证
医案
中医古籍
伤寒论类
金匮要略类
经方论道
经方医论集
杏林昔拾 » 专题研究 » 条文 » 153.太阳病…

伤寒论第153条

恽铁樵
恽铁樵

太阳病,医发汗,遂发热恶寒。因复下之,心下痞,表里俱虚,阴阳气并竭。无阳则阴独,复加烧针,因胸烦,面色青黄,肤瞤者,难治。今色微黄,手足温者,易愈。“心”前,《玉函》《脉经》有“则” 字,“瞤”后有“如此”二字。烧,《脉经》作“火”。

成无己云:太阳病,因发汗,遂发热恶寒者,外虚阳气,邪复不除也。因复下之,又虚其里,表中虚邪内陷,传于心下为痞。发汗表虚为竭阳,下之里虚为竭阴。表证罢为无阳,里有痞为阴独。又加烧针,虚不胜火,火气内攻,致胸烦也。伤寒之病,以阳为主,其人面色青,肤肉瞤动者,阳气大虚,故云难治。若面色微黄,手足温者,阳气得复,故云易愈。

丹波元简云:既云阴阳气并竭,而又云无阳则阴独,义不明切。方氏云:无阳,以俱虚言也。阴独,谓痞也。喻氏云:虽曰阴阳气并竭,实繇

心下无阳,故阴独痞塞也。程氏云:阴阳气并竭,则并陷入之阳邪,亦不成其为阳,而兼并于阴矣。无阳则阴独,恐发热者,不发热而单恶寒矣。志聪云:无太阳之表阳,有阴邪之独陷也。锡驹:言无阳气于外,则阴血独守于内也。钱氏云:并竭之阴阳者,乃人身之真气也。此所谓无阳者,指胃中之阳气空虚也。阴独者,谓唯有阴邪痞塞于中也。魏氏云:阴阳之正气虽俱竭,而阴药之性,痞塞于心下之阴分者,独不散,故曰无阳则阴独。《金鉴》云:阴阳并竭,已成坏证矣。况无阳则阴不生,阴独则阳不化,而复加烧针,火气内攻,阴阳皆病。汪氏云:痞证为天气不降,地气不升。气属阳,二气不能交通,故曰无阳。中州之土闭塞,犹之孟冬之月,则纯阴用事,故曰阴独。以上数说,糊涂不通,特柯氏于此二句,不敢解释,岂其遵阙如之圣训耶?

郭白云云:此为难治之证,须临时更详轻重。痞甚,先泻心汤;发热恶寒甚,则先小柴胡;火逆甚,则先救逆汤。从所重治之。汪氏云:小柴胡不宜用。发热恶寒甚,乃太阳表证在也,仲景法,宜更用桂枝汤以解肌。丹按:《医垒元戎》此证治以大黄黄连泻心汤,恐不允矣。钱氏云:手足温,则知阳气犹未败亡,温经复阳之治,尚可施也。锡驹:予亲遇此证,不啻十百,皆从温补而愈。二家之言,当切当矣。

宗印曰:本经多有立论而无方者,有借医之汗下而为说辞者,多意在言外,读论者当活泼泼看去。若留着于眼,便为糟粕,如补立方剂,何异悬瘤?

铁樵按:此亦明明有讹,注家虽强为之说,都不可信。凡经文讹误处,欲纠正之,须统观前后文,不背公例者为准。如百四八条《金鉴》所改者是也。若文字无可证,则当准之病理,如大陷胸、十枣,因无可用之病理,所以知其误也。若本条,于文字既无可证,胸痞色黄手足温,温病固常常遇之,胸痞面青肤瞤者,亦常常遇之。第汗下之后,何以阴阳气并竭?阴阳气毕竟何指?则不可晓,是当阙疑。至于胸痞面青肤瞤,自有理论,读者可于《幼科讲义·惊风门》详参之。

上一章:陈修园·伤寒论第153条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