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支节烦疼,微呕,心下支结,外证未去者,柴胡桂枝汤主之。
柴胡桂枝汤方
桂枝去皮黄芩一两半人参一两半甘草一两,炙半夏二合半,洗芍药一两半大枣六枚,擘生姜一两半,切柴胡四两
上九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本云,人参汤作如桂枝法,加半夏、柴胡、黄芩,复如柴胡法,今用人参作半剂。
【校勘】《玉函经》:“支节”作“肢节”。成无己本:“柴胡”下有“加”字。
柴胡桂枝汤方。成无己本、《玉函经》:桂枝作“一两半”,并没有“本云”以下二十九字。
【句释】“支结”,犹言痞结,南阳云:“外证未解,心下妨闷者,非痞也,谓之支结。”(《伤寒百问经络图》)
【串解】柯韵伯云:“伤寒至六七日,正寒热当退之时,反见发热恶寒证,此表证而兼心下支结之里证,表里未解也。然恶寒微,则发热亦微,但支节烦疼,则一身骨节不烦疼可知。支如木之支,即微结之谓也。表证微,故取桂枝之半;内证微,故取柴胡之半,此因内外俱虚,故以此轻剂和解之也。”
“发热,微恶寒,支节烦疼”,是桂枝汤的本证,微呕和心下支结,也就是轻度的胸胁苦满,心下痞硬,为小柴胡汤的本证,是证是药,恰到好处。
【语译】患伤寒病已经有了六七天,还是呈现着发热,轻度的恶寒,四肢关节疼痛等太阳证,同时也有些微的干呕、胸胁部结滞等少阳证时,正好施用“柴胡桂枝汤”的和解轻剂。
【释方】祝味菊云:“本方为柴胡、桂枝二汤合组而成,其适用标准,在营卫失调,抵抗不及,经络壅滞,心下淋巴支结,外证未除者,故用柴胡、桂枝合方,统营卫表里而并调也。”(《伤寒方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