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林昔拾 中医专题中医古籍 伤寒论检阅
伤寒论检阅
专题研究
条文
方剂
中药
病证
医案
中医古籍
伤寒论类
金匮要略类
经方论道
经方医论集
杏林昔拾 » 专题研究 » 条文 » 96.伤寒五…

伤寒论第96条

任应秋
任应秋

【校勘】“伤寒五六日中风”,《玉函经》作“中风五六日,伤寒往来寒热”,《脉经》作“中风往来寒热,伤寒五六日以后”,《仲景全书》作“伤寒中风五六日”。《脉经》:“心烦”作“烦心”。《玉函经》《脉经》:“鞕”作“坚”;“心下悸”作“心中悸”;“身”作“外”。《外台秘要》:“心下悸”作“心下卒悸”。成无己本:“嘿嘿”作“默默”;“小柴胡”句上有“与”字。

小柴胡汤方。《玉函经》:“七味”下有“?咀”两字;“再煎”作“再煮”;没有“三服”的“服”字;“若渴”下有“者”字,成无己本亦有。《千金翼方》:无“栝楼根四两”。《玉函经》《千金翼方》:“鞕”作“坚”,下有“者”字。《千金翼方》《外台秘要》:牡蛎“四两”作“六两”。成无己本、《玉函经》、《千金翼方》:缺“桂枝”的“枝”字。《仲景全书》:大枣作“十三枚”。《千金翼方》:柴胡作“八两”。

【音义】嘿,音墨,与默同,方有执云:“静默不言”。鞕,同硬,坚也。满,与“懑”通,读如闷。

【句释】“伤寒五六日中风”,系倒句法,犹言“伤寒”或“中风”也。“五六日”,方有执云:“大约言也”。“往来寒热”,恶寒的时候不感觉热,发热的时候不感觉寒,寒和热间代出现,即所谓“间歇型热”。“胸胁苦满”,谓肋骨弓下面有困闷的自觉症,大约和胸胁部脏器(肝脾等)、淋巴腺等的炎症有密切关系。“喜呕”,即是时常作呕。

【串解】方有执云:“此少阳之初证……往来寒热者,邪入躯壳之里,脏腑之外,两夹界之隙地,所谓半表半里,少阳所主之部位,故入而并于阴则寒,出而并于阳则热,出入无常,所以寒热间作也……胸胁既满,谷不化消,所以静默不言,不需饮食也。心烦喜呕者,邪热伏饮,抟胸胁者,涌而上溢也,或为诸证者,邪之出入不常,所以变动不一也。”“胸胁苦满”,为干性肋膜炎的习见症。“心烦喜呕”,大部都是由于胸胁部有炎症,病毒附着于膈膜附近,而影响了胃机能的缘故。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这是小柴胡汤的主要证候,以下的或然症,并不是用小柴胡汤的主要目标了。

【语译】病太阳伤寒或中风,大约已经有五六天了,发间歇型热,胸胁部感觉困闷,不爱谈话,不想饮食,常常烦躁作呕,有的只是烦躁并不呕,有的口渴,有的肚子痛,有的两胁部胀满,有的胃部现悸动,小便不畅利,有的并不口渴,只是些微发烧,有的咳嗽,像这一系列的证候,都可以用小柴胡汤作主要的方剂来随症加减治疗。

【释方】陆渊雷云:“药治之原则,在利用人体之天然抗病力,而顺其趋势,证在上在表者,知抗病力欲外达,故太阳宜发汗;证在下在里者,知抗病力欲下夺,故阳明宜攻下;至于证在表里上下之间,则抗病力之趋势不可知,故汗吐下诸法,皆禁施于少阳(参看少阳篇二百六十八至二百七十条。按:本书第264、265条)。夫阳证祛毒之治,除汗吐下,更无他法,汗吐下俱在所禁,则少阳之药法,几于穷矣。独有柴胡一味,专宜此病。征诸实验,服柴胡剂的当,有汗出而解者,有微利而解者,非柴胡兼有汗下之功,特能扶助少阳之抗病力,以祛除毒害性物质耳,亦有不汗不利,潜然而解者,昔贤因称柴胡为和解剂,意者,柴胡特能产生少阳之抗毒力,与毒害性物质结合,而成无毒之物,故不假祛毒,而病自愈欤。小柴胡汤之主药柴胡,专治胸胁部及胸膜膈膜之病,又能抑制交感神经之兴奋,能疏涤淋巴之壅滞。神经证,古医书称为肝,其兴奋过度者,又称为胆,肝胆之经,相为表里,胆又与淋巴系之三焦称少阳经,故柴胡称肝胆药,又称少阳药。主药柴胡,及不足重轻之副药甘草、大枣而外,芩参姜夏皆胃药,胃邻接胸膈,受胸膈病之影响最大故也,然其与柴胡相伍,必有特殊之效。”

从张洁古、李东垣等说,柴胡为升提发汗峻药后,一般多不敢用,而不理解仲景少阳禁汗,偏重用柴胡,孙思邈以柴胡治产后头风痛,杨仁斋用柴胡治诸出血,可见张李之说,不是事实。

上一章:张仲景·伤寒论第96条
下一章:刘渡舟·伤寒论第96条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