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林昔拾 中医专题中医古籍 伤寒论检阅
伤寒论检阅
专题研究
条文
方剂
中药
病证
医案
中医古籍
伤寒论类
金匮要略类
经方论道
经方医论集
杏林昔拾 » 专题研究 » 条文 » 94.太阳病…

伤寒论第94条

胡希恕
胡希恕

太阳病未解,脉阴阳俱停,必先振栗汗出而解。

但阳脉微者,先汗出而解;但阴脉微者,下之而解。若欲下之,宜调胃承气汤。

这个就是接着上面那条,本来是太阳病,先下而不愈,因复发汗,太阳病还未解。这个“未解”也不是随便搁个“未解”呀,本来就是太阳病,“脉阴阳俱停”下来就完了呗,搁个“未解”干什么呢?

他就是承接着上面那条来的,就是汗下失法而太阳病还未解。那么这时候看他(患者)的脉,“脉阴阳俱停”。阴阳就是外以候阳,里以候阴。(对于)脉阴阳,咱们在太阳中风头一条就讲了,“阳浮而阴弱”,浮取其脉就是候其阳,沉取其脉就是候其阴。那么浮沉取其脉“俱停”,不是脉停止的意思,而是咱们说得停停当当的,停停当当,就是没有什么偏差,就是脉无论浮取,无论沉取,脉都停当,也可以说都挺宁静,这就是阴阳自和了。那么发汗、吐、下后,“阴阳自和者,必自愈”,就是表里内外没有什么特殊的情形,脉也阴阳自调。这个“停”不是停止的停,有的给解释错了,说有停止,那是怎么能自愈呀?古人有这么一个讲法,停停当当。

“必先振栗汗出而解”,这暗含着也有个“冒”啊,前面就有,这个你们看看《金匮要略》妇科里也有,所以亡失体液太多就有这种情形。那么这个病是没好,但是脉阴阳自调,“必先振栗汗出”,这是什么意思?就是津液恢复了要自汗出,但是必先振栗汗出。振栗汗出就是咱们说的战汗,那就是瞑眩状态。所以久病或者是误治之病,这个人虚了,如果要是自愈的话,要发作瞑眩。他恢复的时候,本来阴阳、津液恢复了要出汗的,但是出汗以前挺吓人,战汗,打寒战,振栗,打战战,然后出一身大汗,好了,这是说“脉阴阳俱停”。

“但阳脉微者”,这个微也不是脉微欲绝这个微,这个微当作弱字讲,阳脉微者就是浮弱的脉,浮缓浮弱的脉。浮缓浮弱还是在表嘛,就是桂枝汤证。那这不是阴阳俱停,脉浮是有毛病了,脉浮但是弱,这不是太阳中风脉嘛,是桂枝汤证了,“先汗出而解”,这不是自愈的样,得让他先出汗,用什么法子?用桂枝汤。这是在言外之意用桂枝汤了,书上没有写,但是我们要理解。

“但阴脉微者”,浮取没问题,(是)脉沉而缓弱。仲景这个脉,浮缓为中风,沉缓为亡血呀。咱们开始讲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阴弱,你使劲按才能摸到脉内,脉内不禁按,那血少。血少就是里不和,这个书这是简略(之笔),怎么个里不和呀?就是胃中干。胃有热,丧失人的阴分,所以按着缓。但是在临床上我们不能(仅)根据这一条(就下结论),你总是要问的,这个人口干、大便秘结不通等。他的书可都没提,但是实质上我们在临床也不能光凭脉,必须脉证结合起来看。

那么一般上说,根据这一条,汗下失法而造成病不解,有可能脉浮缓,这就是个表证。(也有可能)脉沉缓、沉弱,这是里不和,病在里,一般说是宜调胃承气汤。但是我们在临床上,不能说遇到一个沉缓的脉,不问证候就给开调胃承气汤,那是不行的,你必须要症与脉对照起来。前面这个也是,脉浮缓,也得有证候,他这里没详细说,这是个略笔。这一段就是解释前一段。

上一章:刘渡舟·伤寒论第94条
下一章:曹颖甫·伤寒论第94条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