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林昔拾 中医专题中医古籍 伤寒论检阅
伤寒论检阅
专题研究
条文
方剂
中药
病证
医案
中医古籍
伤寒论类
金匮要略类
经方论道
经方医论集
杏林昔拾 » 专题研究 » 条文 » 82.太阳病…

伤寒论第82条

刘渡舟
刘渡舟

【解析】本条论述太阳病过汗伤阳而致阳虚水泛的证治。

太阳病本当发汗,但不可过汗。太阳与少阴为表里,少阴为太阳的底面。若过发太阳之汗,势必要耗伤少阴阳气,以致出现阳虚的诸种变证。所谓“汗出不解”,非指太阳病不解,而是疾病未愈的互词。“仍发热”,亦非表证之热,而是汗多伤阳,阴寒内盛,迫使虚阳外越的表现。夫阴虚阳盛者每多动风;而阳衰阴盛者每多动水,这是疾病发展的一个常见规律。肾主水,为水脏,肾阳虚衰,则制水无权,往往导致寒水之气得以上乘。寒水之气凌心犯胃则见心悸或心下悸;上冒清阳则见头目眩晕,据临床观察,亦有发生头痛者。“身动”,即身体筋肉跳动;“振振”,指肢体震颤摇动;“欲擗地”,擗,作仆解,即站立不稳,欲仆倒于地之象。皆因阳气虚衰,周身筋脉失其温养,再加之水湿之邪浸渍所致。由于本证之水邪为患仍因阳虚不能制水而致,且这种水邪或上或下,或表或里,甚或充斥周身,其势浩浩荡荡莫之能御,所以古人称之为阳虚水泛证。治用真武汤扶阳以镇水。

真武汤,亦名玄武汤。玄武为坐镇北方的水神,因能制水而镇摄水邪,故以之命名。本方是温阳利水的代表方,具有扶阳祛寒镇水之功,用于阳虚水泛证最为适宜(方解见“少阴篇”)。

真武汤证与五苓散证均为水证,应作比较鉴别:真武汤证是少阴水脏阳衰,司水无权而水邪泛滥;五苓散证是太阳水腑气化失常而水液停蓄。一在少阴,一在太阳,一脏一腑,证治各别。

五苓散在栀子豉汤证前,真武汤又列栀子豉汤证后,反映了仲景论水证、火证以资对比,而加强辨证之义。

上一章:任应秋·伤寒论第82条
下一章:胡希恕·伤寒论第82条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