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林昔拾 中医专题中医古籍 伤寒论检阅
伤寒论检阅
专题研究
条文
方剂
中药
病证
医案
中医古籍
伤寒论类
金匮要略类
经方论道
经方医论集
杏林昔拾 » 中医古籍 » 伤寒论 » 伤寒论浅注…

牡蛎泽泻散方

唐宗海
唐宗海

牡蛎  泽泻  栝楼根  蜀漆(洗去腥)  葶苈(熬)  商陆根(熬)  海藻(洗去咸。以上各等分)

上七味异捣下筛为散更入臼中治之,白饮和服方寸匕,小便利后服,日三。

蔚按:(太阳之气,因大病不能周行于一身,气不行而水聚之,今在腰以下,宜从小便利之。牡蛎、海藻生于水,故能行水,亦咸以软坚之义也。葶苈利肺气而导水之源,商陆攻水积而疏水之流。泽泻一茎直上,括蒌生而蔓延,二物皆引水液而上升,可升而后可降也。蜀漆乃常山之苗,自内而出外,自阴而出阳,所以引诸药而达于病所,又散以散之,欲其散布而行速也。但其性甚烈,不可多服,故曰小便利止后服。此方用散,不可作汤,以商陆水煮服杀人。

大病差后喜唾,(是脾虚不能收摄津液,乃至)久不了了者,胃上有寒,(不能行其津液,以致涎沫涌出,)当以圆药(缓缓)温之,宜理中丸。

述:上节差后而得实证,此节差后而得虚寒之证,无虚虚实实,立论之章法也。

伤寒解后,(气血虚少,血少不能充肌肉渗皮毛,故形体消瘦而)虚羸。(中气虚故)少气,(上言胃土有寒则喜唾,此证胃中有热则)气逆欲吐者,(以)竹叶石膏汤主之。

述:上节言虚寒证,此节言虚热证也。

专题:伤寒论浅注补正
来源:《伤寒论浅注补正》
上一章:张仲景伤寒论原文浅注补正目录
下一章:竹叶石膏汤方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