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林昔拾 中医专题中医古籍 伤寒论检阅
伤寒论检阅
专题研究
条文
方剂
中药
病证
医案
中医古籍
伤寒论类
金匮要略类
经方论道
经方医论集
杏林昔拾 » 专题研究 » 中药 » 青蒿

青蒿

小昔
小昔

【处方用名】青蒿、黄花蒿。

【性味归经】苦、辛,寒。归肝、胆经。

【基本功效】清虚热,除骨蒸,解暑,截疟,退黄。

【临床应用】

1.阴虚发热。本品苦寒清热,辛香透散,长于清透阴分伏热而退虚热。适用于温热病后期,阴液已伤,邪热未尽,深伏阴分之夜热早凉,热退无汗。常与鳖甲、知母、丹皮等药同用,如青蒿鳖甲汤(《温病条辨》)。又能清虚热,退骨蒸,以“治骨蒸劳热为最”(《本草图经》)。适用于肝肾阴虚,骨蒸潮热,或低热日久不退。常与银柴胡、胡黄连、知母等同用,如清骨散(《证治准绳》)。

2.暑热证。本品辛香而散,苦寒清热,“尤能泄暑热之火”(《本草新编》)。适用于夏令外感暑热,发热烦渴,头痛、胸闷无汗等,常与藿香、香薷、野菊花等同用,如香菊感冒颗粒(《部颁标准》)。青蒿与香薷均能解暑,有何异同?如何区别使用?

3.疟疾寒热。本品主入肝胆经,有较好的退热与截疟之功。能缓解疟疾发作时的寒战壮热,为治疟疾寒热之要药。可用大量鲜品捣汁服用,或与草果、黄芩、柴胡等同用。若治湿热郁遏少阳,寒热如疟,寒轻热重者,可与黄芩、滑石、半夏等药同用,如蒿芩清胆汤(《通俗伤寒论》)。

4.湿热黄疸。本品“苦寒清热,而又含芳香清冽之气,故能醒脾胃而理湿热”(《本草正义》)。可用于治湿热黄疸,常配茵陈、栀子等。

【临证备要】煎服,6~12g,不宜久煎;或鲜用绞汁服。脾胃虚弱,肠滑泄泻者忌服。

【典型案例】青蒿治疟疾案。某中年妇女,形体瘦弱,向有头晕作痛、心悸耳鸣等证。秋初病疟,先寒后热,已有一周,口渴呕恶,舌苔黄,脉细弦而滑。前医用小柴胡汤加减,疟疾不已,头晕头痛更甚。即将原方中柴胡一味改为青蒿,投剂即瘥(《金寿山医论选集》)。

【古今研究】

1.本草摘要。《神农本草经》:“主疥瘙痂痒,恶疮,杀虱,留热在骨节间,明目。”《本草纲目》:“治疟疾寒热。”《本草新编》:“青蒿,专解骨蒸劳热,尤能泄暑热之火,泄火热而不耗气血,用之以佐气血药,大建奇功,可君可臣,而又可佐可使。但必须多用,因其体既轻,而性兼补阴,少用转不得力。”

2.现代研究。主含青蒿素、青蒿酸,以及挥发油、多糖等。本品有抗疟、抗血吸虫、抗菌、抗病毒、解热、镇痛、降压、抗肿瘤、抗辐射、抗矽肺、减慢心率等作用,还有明显的胚胎毒作用。

专题:青蒿
来源:《中药学》
下一章:青蒿药材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