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吴春华
刘某,女,24岁,1986年7月16日初诊。患者于1985年12月15日与邻居发生口角,彻夜不寐,翌日清晨起床后,呆立不语,又被其父责骂,当即哭笑无常,妄见妄言,不知羞耻。第3天恰逢月经来潮,月经过后,诸症不治而愈。从此以后,每到月经来潮即类似发作4~6天。经某精神病医院诊断为“周期性精神病”。服用冬眠灵片及甘麦大枣汤,精神症状减轻。连用3个周期停药后,发作更为严重。患者就诊时正值发病,也就是正在月经期。症见胡言乱语,嬉笑无常。其母代诉:向来有痛经史,月经量少色黑。诊其脉弦大而数,舌红,苔黄,口干舌燥。
中医辨证为下焦蓄血证。治以逐瘀泄热。处方:桃核12g,丹皮10g,桂枝6g,大黄10g,芒硝6g,炙甘草3g,知母9g,赤芍10g。每天1剂,水煎服。4剂。重复治疗2个月经周期而愈。随访数月,未见复发。
按本案患者平素有痛经史,结合当时的证候,显然有瘀血阻滞,又加气郁化火,火热之邪侵入下焦血分与瘀相合,而致蓄血如狂。其发病机制与《伤寒论》中蓄血证相同。如瘀血不与火热结合,仅能为癥积而已,不能发狂,只有与瘀相挟,瘀浊才能上行清道而扰及神明。正如徐灵胎《伤寒论类方》所载:“热甚则血凝而上干心包,故神昏如狂。”故用桃核承气汤加味,攻瘀泄热,竟奏全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