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林昔拾 中医专题中医古籍 伤寒论检阅
伤寒论检阅
专题研究
条文
方剂
中药
病证
医案
中医古籍
伤寒论类
金匮要略类
经方论道
经方医论集
杏林昔拾 » 中医古籍 » 伤寒论 » 金匮玉函经

辨可刺病形证治第二十六

张仲景
张仲景

太阳病,头痛,至七日自当愈,其经竟故也。若欲作再经者,当针足阳明,使经不传则愈。

太阳病,初服桂枝汤,而反烦不解者,当先刺风池、风府,却再与桂枝汤则愈。

伤寒,腹满而谵语,寸口脉浮而紧者,此为肝乘脾,名曰纵,当刺期门。

伤寒,发热,啬啬恶寒,其人大渴,欲饮酢浆者,其腹必满而自汗出,小便利,其病欲解,此为肝乘肺,名曰横,当刺期门。

阳明病,下血而谵语,此为热入血室,但头汗出者,刺期门,随其实而泻之,濈然汗出则愈。

妇人中风,发热恶寒,经水适来,得之七八日,热除,脉迟,身凉,胸胁下满,如结胸状,其人谵语,此为热入血室,当刺期门,随其实而取之。平病云热入血室,无犯胃气,及上二焦,与此相反,岂谓药不谓针。

太阳与少阳并病,心下痞坚,颈项强而眩,当刺大椎第一间,肺俞、肝俞,勿下之。

妇人伤寒,怀娠,腹满不得大便,从腰以下重,如有水气状,怀娠七月,太阴当养不养,此心气实,当刺泻劳宫,及关元,小便利则愈。

伤寒喉痹,刺手少阴,少阴在腕当小指后动脉是也,针人三分补之。

少阴病,下利便脓血者,可刺。

专题:金匮玉函经
来源:《金匮玉函经》
上一章:辨脉第二
下一章:辨不可水病形证治第二十七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