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林昔拾 中医专题中医古籍 伤寒论检阅
伤寒论检阅
专题研究
条文
方剂
中药
病证
医案
中医古籍
伤寒论类
金匮要略类
经方论道
经方医论集
杏林昔拾 » 专题研究 » 方剂 » 桔梗汤

桔梗汤

左季云
左季云

一、用量

仲景

甘草二两 桔梗一两

二、定义

此心火郁热,不能下移小肠,上烁肺金。为制辛散宣结开提之杂疗方也。

三、病状

少阴病,二三日,咽痛者,可与甘草汤,不差者,与桔梗汤。

肾家邪热,循经而上,肺不受邪,遂相竞争,二三日,邪热未甚,故可以甘草泻火而愈。若不愈,是肺窍不利,气不宣泄也,以桔梗开之,肺窍既通,气遂宣泄,热自透达矣。

四、脉象

脉微数。

五、药解

用甘草者,和缓其势也。用桔梗者,开提其邪也。此在二三日,他症未见,故可用之,若五六日,少阴之下利,呕逆诸症皆起,此法又未可用矣。

六、煮服法

上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分温再服。

七、本汤与《金匮》对举合勘之点

(一)《伤寒论》原文

如上述。

(二)《金匮》原文

治肺痈咳而胸满,振寒,脉数,咽干,不渴,时出浊唾腥臭,久久吐脓如米粥者,此汤主之。

桔梗一两,甘草二两。左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分温再服,则吐脓血也。

八、本汤非通治咽痛方

以桔梗名汤,而倍用甘草以为驾驭,后人改称甘桔汤是矣。但须审证而投,不可泥为通治咽痛之方。

九、本汤治咽痛与甘草、猪肤二汤治咽痛辨

猪肤汤治咽痛,当作白烂论,故宜清肺以生肌。本汤治咽痛,当作红肿论,故宜泻火以开利。甘草引火生土,为泻火之正法,后人用芩、连、大黄,则力更重,亦甘草汤泻火之意欤。仲景不用三黄者,以此汤是主方,言外原有加减,且芩、连、大黄等,速降而下,恐剽悍而不可留,反不能泻上焦之火,使之渐退,惟甘草缓缓引之,使火泻土生,而火气自退矣。近有硼砂能化痰清火,为治喉要药,其味颇甘,今皆知其治喉痛,而不知即仲景甘草汤意也。服之不差,恐咽壅塞,病未易去,故加桔梗开利之,后人用刀针放血,即是开利之意。仲景示人以法,虽方药未备,而治则明矣。

十、本汤为嗽证、血证之所禁

徐洄溪曰:甘桔汤中,用桔梗载药上行,治少阴之喉痛,与治嗽宜清降之法者非宜,苟误服之,往往令人气逆痰升,不能着枕。又云:桔梗升提,凡嗽证血证,非降纳不可,此品却与相反,用之无不受害。其因由于仲景治少阴喉症用甘桔汤,以桔梗为清肺除火之品,不知仲景之方,乃专以甘草治少阴犯肺之火,恐甘草留入中宫,不能留于上焦,故少用桔梗以载甘草存留上焦,后人不知,竟以为咳嗽要药,岂不大谬。故桔梗同清火疏痰之药,犹无大害,若同辛燥等药,无不气逆痰升,涎潮血涌,余目睹甚多而药者无一人能悟,自宋以来,无不尽然,不独今也。

十一、本汤治喉痛重开利与后世治烂喉痧重透表辨

本汤恐喉壅塞,用桔梗开利之,与后世喉痧初起,邪在表分者,用荆防麻豉汤透表之同一义也。彼初起表邪尚盛,遽用寒凉清泄,而使邪气内闭下陷,盖未即此而深思之也。

附:荆防麻豉汤

荆芥、防风、麻黄、牛蒡子、桔梗、杏仁、土贝母、甘中黄、西湖柳。

专题:桔梗汤
来源:《伤寒论类方汇参》
上一章:桔梗汤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