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成]桂枝15克 芍药15克 生姜15克 炙甘草10克 大枣12枚
[用法]水煎,温服。啜热粥,温覆以助汗,以微汗为度。
[主治]营卫不和,阴阳失调,头痛项强,发热汗出,恶风,鼻鸣,干呕,脉缓者。
[证析]本方证属于营卫不和机理。营为阴,卫为阳,营行脉中,卫行脉外,阴阳相贯,如环无端。在正常状态下,卫附固护于外,营阴安守于内,二者是相互协调的。今因风邪犯于肌表,经脉挛急,故头痛项强;风邪犯表,卫阳奋起抗邪于外,则发热;营阴失去卫阳的正常困护,阴不内守,则汗出;卫强营弱,失去协调,于是形成营卫不和。汗出肌疏,肤理不密,故恶风;卫气内通肺胃,邪扰于卫,导致少阳三焦津气不利,津液外泄,故鼻鸣;胃气上逆,故干呕。
[病机]表虚,营卫不和,阴阳失调。
[治法]解肌表、和营卫、调阴阳法。
[方义]此方既是解肌的方剂,也体现和营卫、调阴阳的法则。方中桂枝辛温,助心阳、通经络、解肌以去在表的风邪,使卫不致强;芍药苦平,益阴和里。固在里的营阴,令营不致弱;生姜味辛,佐桂枝以解表;大枣味甘,佐芍药以和里;甘草合桂姜辛甘化阳,合芍药苦甘化阴,且合大枣养胃气而为发汗之资,方中有姜桂等阳药,亦有芍枣等阴药,其意在于刚柔相济以达调和营卫目的。
本方为仲景群方之冠,论中所列条文,多达二十二条。其中论述营卫不和者有三条,头痛身疼者有五条,随证而用本方者有十一条,忌用本方者有三条。历代伤寒注家对于此方均从营卫不和解释方理,谓方中桂枝、生姜功在疏风泄卫,令卫不强;芍药、大枣功在益阴和营,令营不弱;甘草可助桂姜泄卫,芍枣调营,从而达到调和营卫目的,这一解释,自然属于正论。然而,此方能治头身疼痛与项背强痛、四肢拘挛之理,绝非桂姜疏风泄卫就能令其经脉舒缓一端,这一问题从来无人论及,以致此方能治头身挛急疼痛之理,湮没不彰,不能开拓视野,扩大本方用途。须知方中所用芍药擅长柔肝解痉,甘草、大枣擅长缓急止痛,对于经脉挛急的项背强急及肢体疼痛,投此能呈柔肝缓急之效,芍药、草、枣的这一作用,功不可没。不仅如此,五脏经隧挛急证象,也可用此三药达到缓解挛急目的。因为五脏经隧均由肝系筋膜构成,用草枣缓急,正合《素问•脏气法时论》所说“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的治疗原则。仲景使用芍药、甘草、大枣缓急,遍及肢体、五脏,而且并不限于疼痛证。对于肺系气道痉挛的喘咳,心系脉络挛急的心悸、脉结,肾系尿路挛急的小便不利,精隧挛急的遗精、梦交,胃肠挛急的呕吐、泄泻、后重,脉络孪急的腹痛,肝系胆管挛急的胁痛,都可用此缓其挛急。再三强调三药缓急作用,意在拓展本方使用范围,绝非信口开河,标新立异。
或谓:头身疼痛既然是因风邪引起筋脉挛急所致,用桂枝疏风泄邪则筋脉自舒,无需喋喋不休。如果读者仍不同意上述解释,不妨结合桂枝汤的变化于以印证,就知此一解释绝非画蛇添足。观芍药甘草汤能治体表经脉挛急的两脚挛急,桂枝加附子汤治“四肢微急,难以屈伸”,新加场能治“汗后身疼",桂枝加葛根汤能治“项背强几”,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治汗下以后“头项强痛”,以上属体表筋脉挛急。桂枝加桂汤治因寒引起奔豚腹痛,桂枝加芍药汤、桂枝加大黄汤治表证误下后引起“腹内时痛",小建中汤治“腹中急痛”,《金匮要略》黄芪建中汤治“虚劳里急”,以上属于痛证。方中所用芍药、甘草、大枣确能解痉缓急止痛。不仅痛证可用本方加减,凡属经脉挛急证候也可使用本方化裁。桂枝加厚朴杏子汤能治肺系气管挛急之响,苓桂甘枣汤能治脾系经脉挛急之“脐下悸”,当归四逆汤、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能治寒伤肝系之四肢厥冷,脉细欲绝,炙甘草汤能治心系阴阳两虚之“脉结代,心动悸”,《金匮要略》桂枝加龙骨牡蛎汤能治肾系精隧挛急之“男子遗精,女子梦交”。这些方剂已经把三药柔肝缓急的作用发挥得淋漓尽致,难道仍然不能证明三药有缓急作用?由于明了三药解痉作用能使桂枝汤的变方治疗诸多证候的一切机理得以阐明,才在此反复举证,喋喋不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