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林昔拾 中医专题中医古籍 伤寒论检阅
伤寒论检阅
专题研究
条文
方剂
中药
病证
医案
中医古籍
伤寒论类
金匮要略类
经方论道
经方医论集
杏林昔拾 » 专题研究 » 方剂 » 桂枝人参汤

桂枝人参汤

左季云
左季云

一、用量

(一)仲景

桂枝四两,别切 甘草四两,炙 白术 人参 干姜各三两

(二)洄溪

桂枝八分 甘草五分 白术钱半,炒 人参八分 干姜八分

二、定义

此里气虚寒痞硬。量制辛热化痞软硬,补中兼两解表里之温方也。

三、病状

太阳病,外证未除,而数下之,下之太早又多。遂协热而利,利下不止,邪陷入里。心下痞硬,邪在上焦,犹属半表。表宜桂枝。里宜余四味。不解,桂枝人参汤主之。

外证未解,当汗而反下之,表热乘虚入里,遂协热而利,病在太阳,利下不止,心下痞硬,是胃气虚寒之极,表热不解,里气又急,故用化痞软硬,止利解表,一举两得之剂。

徐洄溪曰:此必数下之后,而现虚证,故虽协热,而仍用温补。

四、脉象

脉微弱或细者。

五、药解

此理中加桂枝也。利下不止,是里邪漫无解期也。心下痞硬,是表邪漫无解期也。此时欲解表里之邪,全借中气为敷布,夫既上下交征不已,且中气有立断之势,其能解邪开结乎?故舍桂枝、人参一法,更无他法可用者。若以协热之故,更清其热,斯殆矣。

按:此论虽精,然协热下利,并非清谷,桂、术温滞,仍宜详推。

六、煮服法

上五味,以水九升,先煮四味,取五升,内桂更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再夜一服。

桂独后煮,欲其于治里证药中越出于表,以散其邪也。

七、本汤与葛根芩连汤阳虚阳盛脉症辨

本汤脉症是阳虚,表虽有热,里则虚寒。彼汤脉症,虽下利不止,而表里俱热。同一协热利,同是表里不解,而寒热虚实,攻补不同。

八、本汤与葛根芩连汤皆因妄下利不止辨

查彼证但曰下之,此则数下也。下数云者,谓下非一次也。彼证但曰下,此则曰利不止。合两论玩之,辨证自有虚实之分,故用药亦有温凉之异。是故表证误下,下利不止,喘而汗出者,治以葛根芩连。心下痞硬者,治以桂枝、参、术。一救其表邪入里之实热,一救其表邪入里之虚热,皆表里两解法也。

九、本汤表里并治之精义

痞证表未解,宜先解表,不可便治其痞,若兼下利不止者,则不拘此例,宜合表里而并治。太阳证外证未解,而数下之,遂协热而利,利下不止,心下痞硬,表里不解者,桂枝人参汤主之是也。(尤在泾)

十、本汤与葛根芩连汤之加法及冠名与意义

本方用理中加桂枝,而冠桂枝于人参之上。葛根芩连汤用泻心加葛根,而冠葛根于芩连之首。不名理中泻心者,总为表邪未解,故仍不离解肌之名耳。仲景制两解方,神化莫测,补中亦能解表,凉中亦能散表,补中亦能散痞,凉中亦能止利,意义至深,耐人寻释。

十一、本方不名桂枝理中汤之意义

泻心理中,治痞硬下利,用甘草、干姜、人参,各有其义,从未有用术之法也。此因下利不止,恐其人五脏气绝于内,不得已而用术,故不曰理中桂枝汤,而名桂枝人参汤,岂非谓表邪未尽,不可以用术立法耶。

专题:桂枝人参汤
来源:《伤寒论类方汇参》
上一章:桂枝人参汤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