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用量
(一)仲景
桂枝四两,去皮 附子三枚,炮,去皮,切八片 甘草二两,炙生姜三两,切 大枣十二枚,擘
(二)洄溪
桂枝钱半 附子钱半,炮 甘草五分 生姜三片 大枣三枚
二、定义
此阳虚袭受风湿。为制祛风胜湿,从表而解之温方也。
三、病状
伤风八九日,风湿相搏,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湿则身重。不呕不渴,湿而兼寒。桂枝附子汤主之。
仲景凡“风寒”二字,有通称不分别者,或系寒随风至,或系风挟寒来,故二字往往通用。此风湿是寒风,非热也。“烦”字,不是心烦,乃骨节疼。谓其发作频繁也,风欲行而湿阻之,故烦疼。湿甚,则筋胀不能转动,故不能转侧。不呕不渴,是无伤寒里证也。
四、脉象
脉浮虚而涩。浮为风,涩为虚,浮而涩,则知寒之不去,而湿之相承也。惟涩脉当与滑脉对勘,乃能毕见。易言之,滑则流利,涩则艰涩。经曰:风则浮虚。《脉经》曰:脉来涩者,为病寒湿也。
徐洄溪曰:内外之阳俱虚,故脉象浮虚而涩。
五、药解
桂枝祛在表之风,配附子之辛热以除湿,率领甘草、姜、枣,缓中和营气,则风湿两邪并可解散。
六、煮服法
上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滓,分温三服。
七、本汤与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之分两辨
此即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彼但桂枝用三两,附子用一枚,以治下后脉促胸满之证。此桂枝加一两,附子加二枚,以治风湿身痛,脉浮涩之证。一方而治病迥殊,名亦各异,彼编入桂枝汤类,此编入理中汤类,细思之各当其理,分两之不可忽如此,义亦精矣。后人何得以古方轻于加减也。(徐洄溪)
八、本汤治风湿相搏、身体难转与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治下后胸满恶寒药同治异辨
彼治下后,脉促满而微恶寒,是病在半表,仍当用桂枝为君,附子为佐。此风湿相合,而相搏于表,仍当从君二臣三之制,故着眼则在桂、附并重。此其药同治异之点,观此则知仲景方法之严也。
九、本汤与去桂加术汤、甘草附子汤主治表里之区别
去桂加术汤,是从内撤邪之里剂。甘草附子汤,是通行内外之表里剂。本方乃从外祛邪之表剂也。此其区别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