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甘草附子汤
一、用量
(一)仲景
甘草二两,炙 白术二两 桂枝四两,去皮 附子二枚,炮,去皮,破
(二)洄溪
甘草八分 白术钱半,炒 桂枝八分 附子钱半,炮
二、定义
此风湿搏聚,骨节疼烦掣痛。为制除湿调气,散风邪,振卫阳之温方也。
三、病状
风湿相搏,骨节疼烦,掣痛不得屈伸,近之则痛剧,汗出短气,小便不利,恶风不欲去衣,或身微肿者,甘草附子汤主之。此段形容风湿之状,病情略备。
风湿相搏,骨节疼烦,重著不能转侧,湿胜风也。掣痛不得屈伸,风胜湿也。今掣痛不能屈伸,近之则痛剧,汗出短气,恶风不欲去衣,皆风湿壅甚,伤肌表也。小便不利,湿内蓄也。身微肿者,湿外薄也。
四、脉象
吴人驹曰:此必脉之沉而细者,乃可附子。若浮大而盛,则风多而湿少,附子须慎用。
太阳病,关节疼痛而烦,脉沉而细者,此名湿痹。
五、药解
君桂枝以理上焦而散风邪,佐术、附、甘草,以除湿而调气。
六、煮服法
上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初得微汗则解,能食,汗出复烦者,服五合,恐一升多者,宜服六七合为始。
日三服,初服一升,不得汗解,则仍服一升,若微得汗则解,解则能食,是解已彻也,可止再服,若汗出而复烦者,是解未彻也,仍当服之。但不可再服一升,恐已经汗,多服而过汗也,服五合可也。如不解,再服六七合为妙,似此服法,总示人不可尽剂之意。
七、本汤兼治痿痹
此证首主润燥泻火,不效者,大辛大甘。以守中复阳,中宫阳复,转输如常,则痿证可立瘳矣,故宜本汤。(《医学圆通》)
八、本证之烦疼掣痛与桂枝附子证之不能转侧辨
本证之烦疼掣痛,与桂枝附子证之不能转侧,皆是筋胀之故,理实相同,其状自己且不能动,况他人近之,而有所触,痛不更剧乎。
九、本汤与桂枝附子汤之区别
本汤即桂枝附子汤加白术,去生姜、枣也。前证得之伤寒,有表无里,此证因于中风,故兼见汗出身肿之表,短气小便不利之里,此《内经》所谓风气胜者,为行痹之证也。然上焦之化源不清,总因在表之风湿相搏,故于前方仍重用桂枝,而少减术附,去姜枣者,以其短气,而辛散湿泥之品,非所宜耳。
十、甘草附子证之恶风与桂枝加附子汤证之恶风辨
发汗多,漏不止,则亡阳,外不固是以恶风,故以桂枝加附子汤温其经而固其卫。而风湿相搏,骨节疼烦,湿胜自汗,而皮腠不密,是以恶风,故以甘草附子汤散其湿而实其卫。是二汤之区别:一在温经而固卫,一在散湿而实卫也。(成无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