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林昔拾 中医专题中医古籍 伤寒论检阅
伤寒论检阅
专题研究
条文
方剂
中药
病证
医案
中医古籍
伤寒论类
金匮要略类
经方论道
经方医论集
杏林昔拾 » 中医古籍 » 伤寒论 » 伤寒百证歌

第四十八证 痞歌

许叔微
许叔微

痛为结胸否为痞。(音被。)关脉皆沉本同类。(仲景玉函云。发于阴而反下之。因作痞。仲景伤寒论云。病发于阳。而反下之。热入。因作结胸。病发于阴而反汗之。因作痞。盖痛则为结胸。不痛则为痞。结胸与痞。寸脉浮。关脉皆沉。)关上若浮且泻心。(仲景云。心下痞。按之濡。其脉关上浮者。大黄黄连泻心汤主之。)发渴烦躁五苓对。(仲景云。心下痞。与泻心汤。其人渴而口烦躁。小便不利者。用五苓汤主之。)桔梗枳实汤最佳。先与服之使行气。(晋人治痞气。多作桔梗枳实汤。往往便瘥。以其下气故尔。)下利雷鸣心下硬。甘草泻心汤可治。(仲景论中。泻心汤加减有五证。皆为痞气而设也。但满而不痛者。宜半夏泻心汤。色黄手足温者。黄连泻心汤。恶寒汗出者。附子泻心汤。干呕食臭胁下有水气者。生姜泻心汤。雷鸣心下硬。心烦不得安者。甘草泻心汤也。)

第四十九证 发黄歌

寒湿在里不能散。热蓄脾中成此患。湿热宿谷更相搏。郁塞不消黄色绽。(巢氏云。寒湿在里则热蓄于脾胃。腠理不开。瘀热与宿谷相搏。烦郁不得消则大小不通。故身体面目皆变黄色。)头面有汗齐颈止。渴饮水浆曾莫间。(仲景云。但头汗出余处无汗。齐颈而还。小便不利。身必发黄也。)浮滑紧数脉来时。茵陈五苓皆可选。(茵陈蒿汤。五苓散。皆可选用之。)瘀血之证亦相类。大便必黑此其异。血证其间多发狂。要须辨别无乖戾。(发黄与瘀血。其证相似。皆因瘀热在里故也。但发黄者。小便多不利。瘀血则小便利。小腹硬满。大便黑色。仲景云。太阳病六七日。表证仍在。脉微而沉。及不结胸。其人发狂者。以热在下焦。少腹当硬满。小便自利者。下血乃愈。所以然者。以太阳随经。瘀热在里故也。又云。小便自利。其人如狂者。血证谛也。)白虎之证亦身热。大率异同难辨别。白虎不能遂发黄。盖为周身汗发越。(白虎与发黄证亦相似。但白虎周身发汗。故不能黄。发黄证则余处无汗。齐颈而还)更有中湿并中风。发黄大抵亦皆同。湿则薰黄身尽痛。目黄风中气难通。(仲景云。湿家之为病。一身尽痛。发热。身色如薰黄。又有中风黄者。但目黄。气难通也。)

专题:伤寒百证歌
来源:《伤寒百证歌》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