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林昔拾 中医专题中医古籍 伤寒论检阅
伤寒论检阅
专题研究
条文
方剂
中药
病证
医案
中医古籍
伤寒论类
金匮要略类
经方论道
经方医论集
杏林昔拾 » 中医古籍 » 金匮要略 » 金匮要略浅…

疮痈肠痈浸淫病脉证并治第十八

陈修园
陈修园

(两手)诸(部。俱见)浮数(之)脉。(浮主表。数主热。若表邪)应当发热。(今不发热。)而反洒淅恶寒。(必其气血凝滞。即经所谓营气不从。逆于肉理。乃生痈肿。阳气有余。营气不行。乃发为痈是也。)若有痛处。(更明明可验。然而痈者。壅也。欲通其壅。)当(以麻黄荆芥之类。透)发其(凝滞之)痈。师曰。诸痈肿。欲知有脓无脓。以手掩肿上。热者(毒已聚。)为有脓。不热者。(毒不聚。)为无脓。

此言痈之所由成。而并辨有脓无脓也。言外见痈之已成者。欲其溃。未成者。 之起也。

内外原不分科。分之者。以针砭刀割熏洗等法。另有传习谙练之人。士君子置而弗道。然而大证。断非外科之专门者。所能治也。薛氏医按。论之最详。然以六味丸八味丸补中益气汤十全大补汤归脾汤六君子汤异功汤逍遥散等剂。出入加减。若溃后虚证颇宜。其实是笼统套法。于大证难以成功。金匮谓浮数脉。当发热而反恶寒者。以卫气有所遏而不出。卫有所遏。责在荣之过实。止此数语寥廖。已寓痈肿之绝大治法。再参六经之见证。六经之部位。用六经之的方。无有不效。外科之专门。不足恃也。

肠痈之为病。(气血为内痈所夺。不得外荣肌肤。故)其身(枯皱。如鳞)甲(之交)错。腹皮(虽)急。(而)按之(则)濡。(其外虽)如肿状。(而其)腹(则)无积聚。(其)身(虽)无热。(而其)脉(则似表邪之)数。此为(营郁成热。)肠内有痈脓。(以)薏苡附子败酱散主之。(此痈之在于小肠也。)

此为小肠痈而出其方治也。败酱一名苦菜。多生土墙及屋瓦上。闽人误为蒲公英。

薏苡附子败酱散方

薏苡仁(十分) 附子(二分) 败酱(五分)

上三味。杵为散。取方寸匕。以水二升。煎减半。顿服。小盒饭下。

(痈之在于大肠者。何如。大肠居于小肠之下。若)肿(高而)痈(甚)者。(逼处膀胱。致)少腹肿痞。按之即痛如淋。(而实非膀胱为害。故)小便(仍见)自调。(小肠为心之合。而气通于血脉。大肠为肺之合。而气通于皮毛。故彼脉数身无热。而此则)时时发热自汗出。复恶寒。(再因其证而辨其脉。若)其脉迟紧者。(邪暴遏而营未变。为)脓未成。可下之。(令其消散。若其)脉洪数者(毒已聚而营气腐。为)脓已成。(虽下之。亦不能消。故)不可下也。(若)大黄牡丹汤(不论痈之已成未成。皆可)主之。

此为大肠痈而出其方治也。

大黄牡丹汤方

大黄(四两) 牡丹(一两) 桃仁(五十个) 冬瓜仁(半升) 芒硝(三合)

上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一升。去滓。内芒硝。再煎沸。顿服之。有脓当下。如无脓。当下血。

问曰。寸口脉浮微而涩。法当亡血。若汗出。设不汗出者。云何。曰、(血与汗。皆阴也。微为阳弱。涩为血少。)若身有疮。被刀斧所伤。(而)亡血(血亡而气亦无辅。此脉微而又涩之)故也。(且夺血者无汗。此脉浮而不汗出之故也。)

此为金疮亡血辨其脉也。

(凡一切)病金疮。(统以)王不留行散主之。

此为金疮出其总治之方也。

徐忠可云、此非上文伤久无汗之金疮方。乃概治金疮方也。故曰、病金疮。王不留行散主之。盖王不留行。性苦平。能通利血脉。故反能止金疮血。逐痛。蒴 亦通利气血。尤善开痹。周身肌肉肺主之。桑根白皮最利肺气。东南根向阳。生气尤全。以复肌肉之生气。故以此三物甚多为君。甘草解毒和荣。尤多为臣。椒姜以养其胸中之阳。浓朴以疏其内结之气。芩芍以清其阴分之热为佐。若有风寒。此属经络客邪。桑皮止利肺气。不能逐外邪。故勿取。(孙男心兰按。金疮亡血者忌发汗。以阴伤故也。若偶感风邪。其人不省。仍宜以破伤风论治。勿泥于亡血之禁。)

王不留行散方

王不留行(十分八月八日采) 蒴 细叶(十分七月七日采) 桑东南根(白皮十分三月三日采) 甘草(十八分) 黄芩(二分) 川椒(三分) 浓朴(二分) 干姜(二分) 芍药(二分)

上九味。王不留行蒴 桑皮三味。烧灰存性。各别杵筛。合治之为散。服方寸匕。小疮即粉之。大疮但服之。产后亦可服。

排脓散方

枳实(十六枚) 芍药(六分) 桔梗(二分)

上三味。杵为散。取鸡子黄一枚。以药散与鸡黄相等。揉和令相得。饮和服之。日一服。

枳实得阳明金气以制风。禀少阴水气以清热。又合芍药以通血。合桔梗以利气。而尤赖鸡子黄之养心和脾。取有情之物。助火土之脏阴。以为排脓化毒之本也。

排脓汤方

甘草(二两) 桔梗(三两) 生姜(一两) 大枣(十枚)

上四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温服五合。日再服。

此亦行气血和营卫之剂。

浸淫疮。(留流不已。俗名棉花疮杨梅疮恶疠之类。)从口起。流向四肢者。可治。(以其从内走外也。)从四肢流来入口者。不可治。(以其从外走内也。)浸淫疮。(以)黄连粉主之。(方未见)

此为浸淫疮出其方治也。方未见。疑即黄连一味为粉。外敷之。甚者亦内服之。诸疮痛痒。皆属心火。黄连苦寒泻心火。所以主之。余因悟一方。治杨梅疮棉花等疮甚效。连翘蒺藜黄 金银花各三钱。当归甘草苦参荆芥防风各二钱。另用土茯苓二两。以水煮汤去滓。将此汤煮药。空心服之。十日可愈。若系房欲传染者。其毒乘肾气之虚。从精孔深入中肾。散于冲任督脉。难愈。宜加龟板入任。生鹿角末入督。黄柏入冲等药。并先用黑牵牛制末。作小丸。和烧 散。以土茯苓汤送下。令黑粪大下后。再加前汤如神。

专题:金匮要略浅注
来源:《金匮要略浅注》
上一章: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并治第九
下一章:跌蹶手指臂肿转筋狐疝蛔虫病脉证治第十九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