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林昔拾 中医专题中医古籍 伤寒论检阅
伤寒论检阅
专题研究
条文
方剂
中药
病证
医案
中医古籍
伤寒论类
金匮要略类
经方论道
经方医论集
杏林昔拾 » 专题研究 » 方剂 » 抵当汤

抵当汤

左季云
左季云

一、用量

(一)仲景

水蛭熬 虻虫去翅足熬,各三十六个 大黄三两,酒浸 桃仁二十个,去皮尖

(二)洄溪

水蛭五个,熬令入水不转色 虻虫十个 大黄三钱 桃仁三钱

二、定义

此血瘀下焦,其人如狂,制取血虫之类,直抵瘀结之所。为攻瘀之峻剂杂疗方也。

三、病状

阳明证,其人喜忘者,必有蓄血。心主血,血凝则心气结,而失其官矣。蓄不甚,故不狂。所以然者,本有久瘀血,故令喜忘,此乃旧病,非伤寒所得者也。屎虽硬,大便反易,血性滑利。其色必黑,浮血亦有随便而下者。宜抵当汤下之。

太阳经少血,阳明经多血,所以阳明蓄血,宜用抵当汤峻攻之(郑在辛)。

太阳蓄血在膀胱,故验其小便之利与不利。阳明蓄血在肠胃,故验其大便之黑与不黑(张隐庵)。

《内经》曰:血并于下,乱而喜忘,此下本有久瘀血,所以喜忘也。津液少,大便硬,以蓄血在内,屎虽硬,大便反易,其色黑也,与抵当以下其瘀血(成无己)。

又喜忘即善忘,必兼有如狂之状,此当与太阳经所言参看(尤在泾)。

蓄血于下,所以如狂者,经所谓热结膀胱,其人如狂者也。要言之,蓄血者,下焦结聚而不行,蓄积而不散者之谓也。

四、本汤脉症互见

(一)太阳病,六七日,过经。表证仍在,脉微而沉,向里。反不结胸,向下。其人发狂者,以热在下焦,少腹当硬满,外证。小便自利者,内证。下血乃愈。所以然者,以太阳随经,瘀热在里故也,抵当汤主之。

误下热入于血必结,故少腹硬满,病在血分,故小便自利。

少腹满者,脐下满也。少腹者,下焦所治。《难经》曰:下焦者,当膀胱上口,主分别清浊,其治在脐下。邪气自上而下,至于下焦结而不利,故少腹满也,此非止气也,必有物聚于此,而为之满耳。所谓物者,即溺与血也。

(二)太阳病,身黄,脉沉结,少腹硬,小便不利者,为无血也。以上皆似血证谛。因小便不利,安知非温热不行之故?不可断为有血也。小便自利,其人如狂者,血证谛也,并无湿热而如狂,非蓄血而何。如此审证,无遁形矣。抵当汤主之。

(三)病人无表里证,发热七八日,过经。虽脉浮数者,可下之。脉虽浮数,而无表里证,则其发热竟属里实矣。七八日故可下。假令已下,脉数不解,合热则消谷善饥,脉数不解,邪本不在大便也。消谷善饥,蓄血本不在水谷之路,故能食。至六七日不大便者,有瘀血也,宜抵当汤。其脉数不解,而下不止,必协热而便脓血也。

不头痛恶寒,变为无表证,不烦躁呕恶,为无里证,非无热也。七八日下当有不大便句,故脉虽浮数,有可下之理。观下六七日犹然不便,可知合热协热内外热也。前条据证推原,此条凭脉辨证,表里热极,阳盛阴虚,必伤阴,故仍不大便者,必有蓄血,热利不止,必大便脓血矣,宜黄连阿胶汤主之。六经惟太阳、阳明有蓄血证,以二经多血故也。故脉症异而治则同。

太阳协热利有虚有实,阳明则热而不虚,少阴便脓血属于虚,阳明则热数为虚热,不能消谷,消谷善饥,此为实热矣(柯韶伯)。

五、药解

水蛭味咸苦微寒,《内经》曰:咸盛血。血蓄于下。胜血者必以咸为主,故以水蛭为君。虻虫味苦微寒,苦走血,血结不行,破血者必以苦为助,是以虻虫为臣。桃仁味苦甘平,肝者,血之源,血聚则肝气燥,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散血缓急,是以桃仁为佐。大黄味苦寒,湿气在下,以苦泻之,血亦湿类也,荡血逐热,是以大黄为使。四物相合而方剂成,病与药对,药与病宜,虽奇毒重疾,必获全济之功矣。

注:水蛀有毒,宜炒过再用。

六、煮取法

上四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不下再服。

七、本汤邪结与陷胸邪结辨

若从心下至少腹,皆硬满而痛者,是邪实也,须大陷胸汤下之。若但少腹硬满而痛,小便利者,则是蓄血,小便不利者,则是溺涩之证(成无己)。

故邪结于胸,则用陷胸以涤饮,而邪结少腹,则用抵当以逐血(《金鉴》)。

八、本汤与桃核承气治瘀之区别

二汤皆治热结膀胱之证,但桃核承气汤乃治瘀血将结之时,而抵当汤乃治瘀血已结之后,此其区别也。

九、本汤蓄血与吐血薄厥辨

血菀于上而吐血者,谓之薄厥。血留于下而瘀积者,谓之蓄血(成无己)。

十、本证热结蓄血与热结溺涩辨

热结于气分,则为溺涩。热结于血分,则为蓄血。既蓄而不行,自非大下其血不愈。

十一、大肠蓄血与膀胱蓄血辨

血蓄膀胱,小腹硬满,小利自利,大肠蓄血,粪虽硬,色必黑,仲景之法以此为别(齐有堂)。

十二、本汤治蓄血与芍药地黄汤治蓄血辨

芍药地黄汤,疗伤寒及温病,应发汗而不发汗之内有蓄血者,及鼻衄吐血不尽,内有瘀血,面黄,大便黑者,盖主消化瘀血也。抵当汤为热结膀胱,小腹硬,故主峻攻之药,亦逐瘀下行也。

附:芍药地黄汤

犀角、地黄、芍药、丹皮四味。

十三、舌苔有花瓣形者宜本汤

黄苔生瓣,舌苔黄而涩,中隔有花瓣形者,此热入于胃,邪毒深矣。审系少腹痛,小便利者,必下焦蓄血也,宜抵当汤。

十四、本汤与桃仁承气汤、犀角地黄汤蓄血部位辨

蓄血在上焦,胸中手不可近而痛者,犀角地黄汤。中脘手不可近,桃仁承气汤。脐下小腹手不可近,抵当汤。盖伤寒蓄血,医多不识,若能识此,则垂手取效也。至血未下,犀角地黄汤加大黄、枳实、桃仁、红花、苏木尤妙(《全生集》)。

十五、本汤兼治

(一)癥病

癥之为病,有形为癥。总是气与血而成,须破血行气以推除之,即虚人久积不便攻治者,亦宜攻补兼施,故攻血质者,宜抵当汤(唐容川)。

(二)癫狗咬伤

已丑象邑多癫狗,遭害死者甚多,张君晓用仲景下瘀法治之,活人甚多。试列如下:

1.煎服方法

桃仁七粒,去皮尖 大黄三钱 地鳖焦七个,去足

上三味研末,加白蜜三钱,酒一杯,煎至七分,连滓服。不能饮酒,用水对和。此即本方去水蛭、虻虫加地鳖也。小人减半。孕妇不忌。

2.方之释义

桃仁春生,禀阳和之气。地鳖谷食,得中和之性。酒以养阳,蜜以养阴,大黄推陈致新,得蜜与酒,化苦寒为驯良。共成去瘀生新之功,邪去正安。

3.服后验断

空心服后,别设粪桶一个,以验大小便。大便必有恶物如鱼肠猪肝之类,小便如苏木汁,数次后,药力尽,大小便如常,再服恶物又下,不拘帖数。总以大小便无丝毫恶物为度,稍留恶物,必滋蔓延难图。

专题:抵当汤
来源:《伤寒论类方汇参》
上一章:抵当汤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