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用量
(一)仲景
柴胡 龙骨 生姜 人参 茯苓 铅丹 黄芩 牡蛎 桂枝各一两半 半夏二合 大枣六枚 大黄二两
(二)洄溪
柴胡八分 龙骨三钱 生姜三片 人参八分 茯苓二钱 铅丹钱半 黄芩钱半 牡蛎三钱 桂枝八分 半夏钱半,制 大枣三枚 大黄钱半
二、定义
此妄下后,正气虚耗入里,而复外扰三阳。为制和解镇固,攻补兼施之杂疗方也。
三、病状
伤寒八九日,下之,即陷入里。胸满,柴胡、黄芩。烦惊,龙骨、铅丹、牡蛎。小便不利,谵语,大黄。一身尽重,不能转侧者,茯苓。此汤主之。
现症错杂,药亦随症施治,真神化无方者也。
四、脉象
脉细数。
五、药解
是证也,本阴阳错杂之邪。是方也。亦攻补错杂之药。柴、桂解未尽之表邪,大黄攻已陷之里热,人参、姜、枣补虚而和胃,茯苓、半夏利水而降逆,龙骨、牡蛎、铅丹之涩重、镇惊、收心而安神明。此以错杂之药,而治错杂之病也。
别录:铅丹即黄丹。生于铅,出蜀郡平泽,气味辛,微寒无毒。主治惊痫癫疾,除热下气,久服通神明。附录发明如下:
1.成无己曰:仲景龙骨牡蛎中用铅丹,乃收敛神气以镇惊也。
2.王好古曰:涩可去脱而固气。
3.李时珍曰:铅丹体重而性沉,味兼盐矾,走血分,能坠痰去怯,故治惊痫癫狂吐逆反胃有奇功。能消积杀虫,故治疳疾下痢有实绩。能解热拔毒,长肉去瘀,故治恶疮肿毒,及入膏药,为外科必用之物也。
六、煮服法
上十二味,以水八升,煮取四升,内大黄,切如棋子,更煮一二沸,去滓,温服一升。
此煎药成而后内大黄也。大黄只煮一二沸,取其生而流利也(徐洄溪)。
附:多煎少煎之法
大抵发散之药及芳香之药,不宜多煎,取其生而疏荡。补益滋腻之药,宜多煎,取其熟而停蓄。此其总诀也。
七、本汤攻补同用之意义
本汤大黄与人参同用。大黄自能逐去坚积,决不反伤正气。人参自能充益正气,决不反补邪气。盖古人制方之法,分经别脏,有神明之道焉。
八、本证身重不能转侧与风湿证身疼不能转侧辨
身重不能转侧者,下后血虚,津液不荣于外也。身疼不能转侧者,风湿相搏于经,而里无邪也。经曰:伤寒八九日,下之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谵语,一身尽重,不能转侧者,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主之。又曰:伤寒八九日,风湿相搏,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脉浮虚而涩者,桂枝附子汤主之。二者身体皆系不能转侧,颇相类似,但有差殊耳。
九、本汤热湿身重与真武、桂附二汤寒湿身重辨
寒湿身重,用真武汤、桂枝附子汤,以不渴里不热也。而热湿身重,用白虎汤与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以谵语胃有热也。其风温风湿身重,亦不外兼寒兼热,故本汤用芩、半、大黄为佐也。
十、本汤下后胸满烦惊与各汤下后现象治法辨
下后心烦腹满,治以栀朴,为邪入腹也。下后胸满烦惊,治以龙牡,为邪入心也。因火结而致烦惊,治以桂枝、龙、牡,挽心阳之外越也。因下而致烦惊,治以柴胡、龙骨、牡蛎,解心阳之内塞也。大小陷胸,以高、下、缓、急别之。诸泻心汤,以寒、热、虚、实辨之。半、苓治痰,芩、连降逆,栀、豉涌虚烦,参、附回阳虚,下后大法,于斯备矣。
十一、本汤兼治惊痰癫痫
徐洄溪云:此方能下肝胆之惊痰,以之治癫痫必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