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用量
[仲景]桂枝四两,去皮甘草二两,炙
[洄溪]桂枝八分甘草钱半
二、定义 此因发汗过多,心液虚,心气馁。为制甘温补心之轻剂也。
三、病状 发汗过多,其人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者。心下悸欲得按者,谓气液两虚,中空无倚,惕惕然不能自主,所以叉手冒心,欲得自按,以护庇而求定也。其虚在膻中,故必须补阳气生心液。
四、药解 汗为心液,汗出过多,则心液空而喜按,故用桂枝以保心气,甘草助中土以防水逆,不令肾气乘心。
五、煮服法 上二味,以水三升煮一升,顿服。此以一剂为一服者。
陶节庵用甘澜水煮服。汗多则心虚,欲得乎汗者,将水以物扬之千数遍,至水上有珠者是也。此取其扬之无力,不助肾邪而克心火也。
六、本证心悸之解释
悸,心动也,怔怔忡忡不能自安也,但与惊不同。盖有触而动曰惊,不触而动曰悸。惊从外起,悸从内生,皆不外心虚之故。但有三种区别如下:
(一)有气虚而悸者。此阳气内弱,心下空虚也。
(二)有停水饮而悸者。此以心为火而恶水,水既内停,心不自安也。
(三)有汗下后而悸者。汗为心液,汗去心虚,如鱼离水也。
七、本证鉴别在望
汗多则心液虚,心气馁,故心下悸,叉手自冒,则外有所卫,得按,则内有所凭。如此不堪之状,一望而知其虚矣。但与心中悸而烦,心下有水气而悸者迥别。
八、本证心下悸与真武汤证心下悸之区别
本证心下悸,因发汗过多,气液两虚,故用甘温以补之。彼证心下悸,系下焦肾水,因心液不足,随阳而上犯,故用镇伏以救之。要言之,发汗不误,误在过多,汗为心之液,多则心气虚。二味扶阳补中,此乃阳虚之轻者,甚而振振欲僻地,则用真武汤。一症而轻重不同,用方迥异,其义精矣。
季云按:心下悸,以扶阳御阴,补土逐水为主法。诚是矣!但于逐水之后,如仍心下悸不宁,属心虚,则少加补血药亦可。何则?以心主血故也。
九、本证汗多不须附芍子之理由
不须附子者,以汗虽多而未至于亡阳。不须芍药者,以汗已止而嫌其敛阴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