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下之后,复发汗,小便不利者,亡津液故也。勿治之,得小便利,必自愈。
“大下之后”,为什么是大下呢?上一条是“下之后”,这一条是“大下之后”,因为大下伤阴啊。大汗亡阳,大下伤阴,这一条重在伤阴,刚才那一条是阳不足了,这一条是伤阴,所以加一个“大下”。“大下之后”伤阴,“复发汗”也能够使阴阳俱伤。如果见“小便不利者”,这个小便不利是津液亏了,没有可利的小便了。小便不利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亡津液故也”,因为津液亡了。为什么津液亡了呢?因为大下,大下伤阴。“勿治之,得小便利,必自愈”。“勿治之”,告诉你不要治,不要治不是说不叫你治病,叫你不要治小便不利,不要照着小便不利那个治。小便不利怎么治?小便不利我们就利小便了,“勿治之”叫你别利小便。因为津液已经亏了,小便没有了,这是没有小便了而不是小便不利,你越利小便津液越亏啊,你应该怎么治呢?“得小便利,必自愈”,你应该培养他的津液,津液恢复了小便才能利啊。小便能够通利了,一定自己能好了。小便自利了就是津液恢复了,津液恢复了就是阴阳自和了,这又是阴阳自和的例子。
上面讲“阴阳自和者,必自愈”,那必须要讲一个什么叫“不和”,知道什么叫“不和”你才能知道什么叫“自和”。“不和”是什么?阳不足了这叫“不和”,阴不足了也叫“不和”。阳不足了你怎么知道?振寒,有振寒的现象那就是阳不足。阴不足是什么现象呢?小便不利,这是阴不足。阴不足的时候你千万不要去利小便。看见小便不利了你就去利小便?那是表面的看见,你没有深入地去看,他小便不利是什么原因导致的?是水聚在膀胱出不来,还是根本就没有小便啊?如果水聚在膀胱出不来,可以利小便;如果根本没有小便,津液亏了小便不利的时候,你不要利小便,这叫“勿治之”。“勿治之”不等于不吃药,不等于不培养他的正气,应该怎样呢?应该培养他的正气。培养他的正气到什么程度呢?到“得小便利,必自愈”,培养到他的小便能够通利了,这时候病就好了,就阴阳自和了。这两条的原因是什么呢?由于误治。怎么误治了呢?一个是“下之后,复发汗”,一个是“大下之后,复发汗”。这两条都是汗、下之后出的毛病。
总之这两条全是不足的现象,这不足的现象由哪来的呢?由于汗、下不得法。所以这个60条呢,他说“内外俱虚”,内外阳气虚,59条“小便不利”那是津液虚。尤其这个伤寒病重在补阳气,温病重在补津液。这个什么道理呢?伤寒怕亡阳,温病怕亡阴。因为这个伤寒病一般是由外感来的,你要使正气能祛除邪气出去,必须仰赖阳气,阳气不足的人他就不能够祛除邪气,所以伤寒就怕阳不足,阳气不足的人不能祛除邪气。温病它是热病,是温热,凡是热病必耗水分,必耗人身上的津液,这个水血互相消长,水要盛血一定少,血要盛呢水一定少。所以温病热盛他水本就少,你再加上亡阴,津液就更亏了。
阴跟阳这两个比较起来,还是阳重要,阴次要。假如要是津液伤了,这个人阳气还不伤,他喝水啊、吃饭啊,他还能制造津液,制造营养液,这就是阴伤而阳不亡啊。如果阳气亡了,津液虽然没伤,结果也不能保,也得伤。就是说阳是一个人的功能,如果功能好,津液伤一点也能很快恢复;如果功能衰减了,虽然现在血液、津液都充足,可是他功能衰减了,逐渐地津液也少了,血液也亏了。所以两个比较起来,虽然都很重要,但是阳比阴更重要。
这里讲“阴阳自和”,怎么叫“阴阳自和”?怎么叫“阴阳不和”?怎么叫亡阳?怎么叫伤阴?阴阳的关系,阴阳的重要性,我们都要体会一下。阴阳包括很多,在人体上阴阳包括什么?我们讲一般人体无形的属于阳,有形的属于阴;全身各部分的功能都叫做阳,物质都属于阴。我们常常讲胃阳虚了、脾阳虚了,这怎么解释?怎么叫胃阳虚?怎么叫脾阳虚?什么叫三阳太盛?什么叫肾阴不足?我们要拿这个来解释就好解释,胃阳虚就是胃的功能,它消化的功能不好了,吃东西停在那了。胃阴虚呢,就是胃的津液不足了,吃了东西之后不能够给它软化,就不能沤。脾阳虚、脾阴虚也是这样。什么叫脾阳?脾的功能是什么?转输啊,它能转输就是脾阳正常,它不能转输就是脾阳虚了。从阴阳我们能够想到这些,阳是本身的功能,他要阳虚就是本身的功能不足了,阴是津液了、血液了,这样体会就对了方向了。
所以现在我们讲这两条,一个阴不足,一个阳不足。阳不足就不能发热了,功能衰减了他就不能发热了,身上就不能自主了,不能自主了他身上就要发抖。身上发抖也是功能啊,这个功能你看不见吧,什么东西叫他在那抖啊?身上发抖他是控制不住了,控制不住气,所以是阳的功能,全身阳的功能他要是控制不住了,他就身上发抖。如果功能不足的时候,气化作用就少了,气化作用一少热就不够,热不够他就寒,这就属于阳不足。阴不足呢?津液,最容易看见的是小便,别的你看不见。当然津液不足,不限于小便不利这一个症状,是以小便不利作代表。这两条是这样,也没有治法,就解释“阴阳不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