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林昔拾 中医专题中医古籍 伤寒论检阅
伤寒论检阅
专题研究
条文
方剂
中药
病证
医案
中医古籍
伤寒论类
金匮要略类
经方论道
经方医论集
杏林昔拾 » 中医古籍 » 伤寒论 » 伤寒折中

白通加猪胆汁汤方

欧阳履钦
欧阳履钦

葱白(四茎)  干姜(一两)  附子(一枚,生用,去皮,破八片)  人尿(五合)  猪胆汁(一合)

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内胆汁、人尿,和令相得,分温再服。若无胆,亦可用。

(葱白四茎一两姜,全枚生附白通汤,脉微下利肢兼厥,干呕心烦胆尿襄。)

少阴病,二三日不已,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自下利者,此为有水气。其人或咳,或小便利,或下利,或呕者,真武汤主之。

(少阴病,二三日不已,至四五日,病随正气传入阴分,腹痛、小便木利、四肢沉重疼痛、自下利者,此少阴之水病,而中土失职也。盖肾者水也,而主乎水者生阳之火也,火衰不能生土,土虚不能制水,水寒用事,此为有水气冲肺则咳,犯胃则呕,偏渗于前则小便利,偏渗于后则下利,水性之横流无定也。真武,北方司水之神,故以此镇之。太阳病亦有真武证者,以太阳与少阴相表里,发汗虚其真阳,不能制水,其变证皆在阴中阳分。至小青龙治水气,则纯在表矣。真武方解见太阳篇。)

少阴病,下利清谷,里寒外热,手足厥逆,脉微欲绝,反不恶寒,其人面赤色,或腹痛,或干呕,或咽痛,或利止、脉不出者,通脉四逆汤主之。

(少阴病,下利清水完谷,寒在里也。里寒而外反热,阴盛格阳也。惟其阴盛,故手足厥逆,脉微欲绝。惟其格阳,故反不恶寒,其人面赤色,或涉于太阴而腹痛;或涉于胃而干呕;或循经挟咽而咽痛;或中焦谷神内虚,利止而脉不出者,阳未绝根,招之可反。故主以通脉四逆汤而阳自回。面赤色者,加葱所以通阳。腹痛者,非阳气上浮,乃脾络不通,故去葱,加芍药以通脾络。呕者,寒气上逆也,加生姜以散寒、宣气。咽痛者,阳上结非阴结也,去芍药,加桔梗之辛以开阳结。利止脉不出者,亡血也,无需开提故去桔梗,加人参,以平补阴阳而滋中焦之汁。或曰:“四逆”而曰:“通脉”者,以倍干姜,土气温和则主通也。或曰:“面赤、脉微”,即宜葱、参。若但以四逆倍干姜,恐不为通脉四逆。葱、参列入加法,恐是抄录之误。)

专题:伤寒折中
来源:《伤寒折中》
上一章:桂枝加葛根汤方
下一章:通脉四逆汤方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