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林昔拾 中医专题中医古籍 伤寒论检阅
伤寒论检阅
专题研究
条文
方剂
中药
病证
医案
中医古籍
伤寒论类
金匮要略类
经方论道
经方医论集
杏林昔拾 » 专题研究 » 医案 » 头痛

和肝汤治头痛头晕

熊寥笙
熊寥笙

谢某,男,50岁。

病者述常感头晕头痛,但不发热恶寒,时发时止,并非外感,兼目眩,面有时发红,感倦怠,易冒火,心烦难寐,夜尿四五次之多,手指发麻。六脉微弦。舌红无苔。病为血不养肝,肝气遏郁之候,若不早期图治,势必日益加重。法宜疏肝养血,拟自制和肝汤治之。

柴胡6g,川芎6g,白芍12g,女贞子12g,丹皮9g,酒黄芩12g,生地12g,炙龟甲(先煎)12g,制首乌12g,甘草3g

三剂,水煎,分三次服,每日一剂。

药后诸症减轻,嘱每周服两剂,以预防“高血压”头痛复发。

按:本案为“高血压”之初期症状。“高血压病”,根源在肾,变动在肝。肝居胁下,冲任之血,汇于肝脏,故肝主藏血,又名血海。肝气冲和条达而不遏抑,则血脉和畅,血海宁静。若肝郁化火,则火发为怒,气逆血决,血海扬波,而血即上升。方用地黄、龟甲、首乌,滋肝肾以治其本;柴胡、川芎,疏肝以治其标;白芍、女贞子、丹皮,养血和血;黄芩清胆火,共制肝火之上逆;甘草调和诸药,共奏和肝之效。本方对“高血压”,有病能治,无病能防,故名和肝汤,亦治求其本之义也。

专题:头痛
来源:《中医难症论治》
上一章:头痛
下一章:熊寥笙·清震汤治雷头风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