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林昔拾 中医专题中医古籍 伤寒论检阅
伤寒论检阅
专题研究
条文
方剂
中药
病证
医案
中医古籍
伤寒论类
金匮要略类
经方论道
经方医论集
杏林昔拾 » 专题研究 » 医案 » 咳嗽

咳嗽(支气管结石并右下肺阻塞性肺炎)

小昔
小昔

作者:金涛,王明义

李某,女,12岁。患咳嗽、吐白色黏痰2年,此次因高热咳喘2天于1989年4月24日就诊。查:T 39.1℃,P 114次/分,R 32次/分,BP 94/66mmHg;发绀,右中下肺叩诊浊音,呼吸音减低,无啰音。心界不大,律齐,无杂音。Hb 110g/L,WBC 27×109/L,N 0.91,L 0.09,X线胸片示右下肺有大片浓密阴影,叶间胸膜下移,右肺门区可见一黄豆大小的致密钙化阴影。报告为支气管结石并右下肺阻塞性肺炎,遂收住院治疗。症见:咳嗽、咳吐浊唾血痰,其质黏稠,气促胸痛,面红齿燥,神倦懒言,舌干红、少苔,脉弦滑数。此热盛阴伤、痰浊壅肺之证。治宜养阴清肺,散结涤痰。间日以枣汤送服《金匮》皂荚丸1丸,另服汤剂:沙参、生地、麦冬各12g,黄芩、半夏、桔梗各6g,瓜蒌、象贝、藕节、内金、白薇各10g,知母、桑白皮各15g,田三七3g。每天1剂,水煎,分3次口服。并配合青霉素静脉滴注。治疗5天后患者突觉胸闷痛加剧,呼吸困难,周身大汗,呛咳中咯出带血痰结石1块,约0.4cm×0.5cm。胸片复查示右肺门致密影消失。继予沙参麦门冬汤加减调治半个月出院,随访6个月未复发。

【按】支气管结石是临床上一种少见病,发病的主要机制,西医认为可能是肺门钙化的淋巴结或肺内的钙化灶穿破支气管壁进入管腔所致。常见表现包括咳嗽、吐血痰或复发性肺炎。结石是特征性的,在未咳出结石之前易被误诊,因此临床上出现阵咳、喘鸣、咯血、胸痛,X线检查示肺内、尤其是肺门部有钙化灶者应考虑本病的可能。本病属中医学“燥咳”、“顽痰”、“肺痿”等范畴。究其病因病机,此因热蕴上焦,灼烁肺阴,津液胶固,酿成顽痰。治疗的关键在于清除支气管内结石,中医把这种物质仍看作“痰”,且为“顽痰”。《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并治》载:“咳逆上气,时时吐浊,但坐不得眠,皂荚丸主之。”皂荚辛、温,涤痰除垢,对于阴虚内热、津液枯竭之体似当禁忌,然胶固不拔之痰非皂荚不可奏效,故将皂荚蜜酥,且以枣汤送下,此皆避免伤正,缓而图之之法。但皂荚毕竟是攻消猛药,临床应用应严格掌握,并以养阴润肺之汤剂同用,如此虚实兼顾,标本同治,涤痰则消垢,养阴以行石,从而对消除支气管内结石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专题:咳嗽
来源:《名医验案400例》
上一章:熊寥笙·小柴胡汤治少阳郁火咳嗽
下一章:芍药甘草汤治疗长期咳嗽案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