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林昔拾 中医专题中医古籍 伤寒论检阅
伤寒论检阅
专题研究
条文
方剂
中药
病证
医案
中医古籍
伤寒论类
金匮要略类
经方论道
经方医论集
杏林昔拾 » 专题研究 » 医论 » 小儿咳嗽的…

风寒咳嗽

董廷瑶
董廷瑶

(1)麻黄汤的应用

药物:麻黄、桂枝、杏仁、炙甘草。

本方用于风寒阻表、腠闭无汗,恶寒发热,咳嗽鼻塞,脉浮紧,舌苔薄白。这是伤寒初起的太阳表实证。此因卫伤于寒,阳气郁而成热,皮肤闭而成实,麻黄汤为主剂。盖轻以去实,辛以散寒,温以行阳。杏仁配麻黄,达肺气,泄皮毛,止喘急,佐以桂枝、甘草。王好古云:“桂枝监麻黄。”据我的经验,桂枝是助麻黄以发汗的。试看三拗汤、麻杏石甘汤、越婢汤均无桂枝,即不发汗了。因此腠闭无汗,风寒咳嗽,舌白脉紧,用麻黄汤见效甚速。只要辨证正确,大胆应用,不必顾虑,但须中病即止。如咳嗽咽痒较剧,必加百部。再加桔梗、前胡开泄肺气,止咳效果更佳。痰多可加半夏、象贝,恶心可加陈皮、生姜。若有里饮,可用小青龙汤。

(2)三拗汤的应用

药物:麻黄、杏仁、生甘草。

三拗者,麻黄不去节,杏仁不去皮尖,甘草生用也。麻黄散寒宣肺而不发汗,杏仁疏解发散而降肺气,甘草以和中而缓急止咳。临床上多用于百日咳,配合百部、川贝、天竹子润肺止咳,再加桔梗、桑皮、紫菀升降互施,对顿咳之松弛缓咳有一定功效。然亦可用于呛咳阵作者,当应衡量患儿体质,或有无兼症,全面照顾,庶更有利。

曾治一男婴6个月,姚姓。咳嗽已月余不解,西医诊断为气管炎。现呛咳气逆,痰阻不畅,二便尚调,舌苔薄白。用西药后热度已退,但风寒未化,肺失清肃。治以三拗汤加味,宣肺化痰止咳。以麻黄、生草各2.4克,杏仁、紫菀、苏子、竹茹各6克,陈皮3克,半夏9克,白芥子4.5克。2剂后咳松痰活,舌苔白腻。为痰湿尚重,聚于肺胃。乃改以二陈加杏、朴、菀、茹,先后8剂诸症皆愈。

(3)桂枝汤的应用

药物:桂枝、白芍、生姜、红枣、炙甘草。

桂枝汤是为太阳中风、有汗而外证未解者而设的。此因表虚而营卫不和之故。临床上病儿外感风邪,发热汗出,兼有咳嗽,营弱卫强,须桂枝汤以调和营卫,助肌表而逐风邪。如方中配以陈皮、半夏、杏仁、象贝,则咳嗽亦止。

(4)止嗽散的应用

药物:桔梗、荆芥、炙紫菀、蒸百部、炙白前、橘红、炙草。

止嗽散为程钟龄方,出自《医学心悟》。凡初感风寒,肺气不宣,咳嗽不爽,是临床上屡用屡验的效方。方中荆芥辛香解表,桔梗苦辛开肺,百部、白前润肺降气、清肃止咳,橘红、紫菀苦辛微温,化痰止咳,甘草补气和中。诸药相互配合,温润和平,不寒不热,既能宣肺祛痰,又不发散过当。其中尤以百部为要药,对风邪袭肺、喉痒呛咳者,非此不解。故为外感咳嗽中的平稳之剂。新感风寒如头痛鼻塞,发热恶寒,可加防风、苏叶,如暑热伤肺,口渴心烦,可加栀子、黄芩、花粉。若咽喉不利,疼痛声哑及喉似痰阻者,加牛蒡子、玉蝴蝶、射干等;咳嗽较频者可加杏仁、象贝、款冬花等;痰浊粘滞,可加竹茹、川朴、冬瓜子等。

如治一王姓女孩,2岁。时犯咳逆之症,逢秋凉又作。咳嗽较多,痰阻不爽,发音稍哑,胃纳较少,二便如常,舌稍红,苔薄白,其脉濡滑。此症新感风寒,肺气不宣,当以止嗽散宣肺开音,化痰止咳。药用荆芥4.5克,桔梗、生草、橘红各3克,白前、紫菀、苏梗叶各9克,百部10克,象贝、杏仁各6克。三剂后咳和音开,唯痰浊未消,续以二陈加味,其症渐平。

专题:小儿咳嗽的治疗经验
来源:《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董延瑶》
下一章:风热犯肺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