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林昔拾 中医专题中医古籍 伤寒论检阅
伤寒论检阅
专题研究
条文
方剂
中药
病证
医案
中医古籍
伤寒论类
金匮要略类
经方论道
经方医论集
杏林昔拾 » 专题研究 » 医论 » 病机十九条…

(四)必先五胜

方药中
方药中

所谓“必先五胜”,即在分析各种发病机转中,要在错综复杂,变化万端的各种临床表现当中,根据其发生发展变化过程,确定其究属哪一个脏腑及哪一种病理改变在其中起主导作用。

1.关于定位

(1)肝(胆)病

①肝(胆)本经自病:即疾病原发在肝(胆),比较单纯。例如:郁怒伤肝(胆),因郁、怒、惊而出现胁肋疼痛或失眠、惊痫抽搐。

②继发于其他脏器病变之后:脾(胃)病及肝(胆),先有脾(胃)病,肝(胆)病系继发于脾(胃)病之后。例如:土败木贼、脾虚肝乘,患者吐泻之后,继发拘急痉挛或饱食夜寐不安;肾(膀胱)病及肝(胆),先有肾(膀胱)病,肝(胆)病系继发于肾(膀胱)病之后。例如:肾虚肝旺,患者先有遗精、阳痿,以后继发眩晕、失眠;心(小肠)病及肝(胆),先有心(小肠)病,肝(胆)病系继发于心(小肠)病之后。例如:血虚肝旺,患者先失血、心悸,以后继发眩晕、抽搐;肺(大肠)病及肝(胆),先有肺(大肠)病,肝(胆)病继发于肺(大肠)病之后。例如:肺虚肝侮,金不制木,患者先有咳嗽、气喘,以后继发痉挛拘急,或眩晕不寐。

(2)脾(胃)病

①脾(胃)本经自病:疾病原发在脾(胃)。例如:饮食伤脾(胃),因暴饮暴食或饮食不洁之物而出现胃痛、吐、泻。

②继发于其他脏器病变之后:肝(胆)病及脾(胃),先有肝(胆)病,脾(胃)病系继发于肝(胆)病之后。例如:肝盛乘脾,肝气横逆犯胃,先有抑郁忿怒,然后相继出现胁痛、呕恶食减;肾(膀胱)病及脾(胃),先有肾(膀胱)病,脾(胃)病系继发于肾(膀胱)病之后。例如:命火不能生脾土,先有房劳伤肾,继发肌肉消瘦、食减便溏、五更泄泻,或先小便不利、全身浮肿而继发恶心呕吐;心(小肠)病及脾(胃),先有心(小肠)病,脾(胃)病系继发于心(小肠)病之后。例如:先有心跳气短,以后出现恶心、呕吐;肺(大肠)病及脾(胃),先有肺(大肠)病,脾(胃)病系继发于肺(大肠)病之后。例如:先有咳嗽,在剧烈咳嗽情况之下出现恶心、呕吐。

(3)肾(膀胱)病

①(膀胱)本经自病:病原发在肾(膀胱)。例如:因房劳过度或极度恐惧情况下出现遗精、阳痿、尿失禁、腰痛。

②继发于其他脏器疾病之后:肝(胆)病及肾(膀胱),先有肝(胆)病,肾(膀胱)病继发于肝(胆)病之后。例如:由于长期抑郁或忿怒情况下而出现遗精、遗尿;脾(胃)病及肾(膀胱),先有脾(胃)病,肾(膀胱)病系继发于脾(胃)病之后。例如:先有食减、便溏,以后又出现腰痛、遗精、眩晕、耳鸣、脱发;心(小肠)病及肾(膀胱),先有心(小肠)病,肾(膀胱)病系继发于心(小肠)病之后。例如:先有心悸气短,以后出现浮肿、小便不利;肺(大肠)病及肾(膀胱),先有肺(大肠)病,肾(膀胱)病系继发于肺(大肠)病之后。例如:咳嗽后继发腰痛、尿血、尿闭、尿失禁。

(4)心(小肠)病

①心(小肠)本经自病:原发在心(小肠)。例如:炎热酷暑或在高温环境中出现神昏肢厥,或由喜乐过度而出现心悸、心前区痛。

②继发于其他脏器疾病之后:肝(胆)病及心(小肠),先有肝(胆)病,心(小肠)病系继发于肝(胆)病之后。例如:先有胁肋疼痛或惊痫抽搐,继发神志昏迷或出血;脾(胃)病及心(小肠),先有脾(胃)病,心(小肠)病系继发于肾(膀胱)病之后。例如:先有吐泻,继发神昏、肢厥、出血;肾(膀胱)病及心(小肠),先有肾(膀胱)病,心(小肠)病系继发于肾(膀胱)病之后。例如:先有阳痿、遗精或小便不利,然后心悸气短或神志昏迷;肺(大肠)病及心(小肠),先有肺(大肠)病,心(小肠)病系继发于肺(大肠)病之后。例如:先咳喘,然后继发心悸、出血。

(5)肺(大肠)病

①肺(大肠)本经自病:原发在肺(大肠)。例如:由形寒饮冷而出现咳喘、鼻堵、声嘶。

②继发于其他脏器疾病之后:肝(胆)病及肺(大肠),先有肝(胆)病,肺(大肠)病系继发于肝(胆)病之后。例如:先有胁肋满痛,或惊痫抽搐,以后继发痰鸣气喘、大小便失禁;脾(胃)病及肺(小肠),先有脾(胃)病,肺(大肠)病系继发于脾(胃)病之后。例如:先有吐泻或腹满食减,以后继发咳喘,或声低气微、下痢脱肛;肾(膀胱)病及肺(大肠),先有肾(膀胱)病,肺(大肠)病系继发于肾(膀胱)病之后。例如:先有小便不利、浮肿,以后继发咳喘;心(小肠)病及肺(大肠),先有心(小肠)病,肺(大肠)病系继发于心(小肠)病之后,例如:先心悸心慌,然后继发气喘、咳逆倚息不得卧。

2.关于定性

(1)风证

①原发风证:一开始即表现为风证。例如:大怒后,卒然眩仆、半身不遂。

②继发风证:热极生风。先有热证,风证系继发于热证的基础之上。例如:先有高热,然后继发惊痫抽搐;寒胜拘急。先有寒证,风证系继发于寒证的基础之上。例如:先有汗漏不止,或下利清谷,然后继发四肢拘急、难以屈伸。

(2)寒证

①原发寒证:一开始即表现为寒证。例如:吐泻不止、下利清谷、四肢厥逆。

②继发寒证:如阳虚生寒,先有一般阳虚症状,寒证系继发于平素阳虚的基础上。例如:患者久病阳虚,逐渐出现肢厥、脉微。

(3)湿证

①原发湿证:一开始即表现为湿证。例如:吐泻、浮肿、小便不利。

②继发湿证:因寒生湿,先有寒证,湿证系继发于寒证的基础之上。例如:先有心跳气短等心阳虚衰现象,以后再出现浮肿、小便不利;因热生湿,先有热证,湿证系继发于热证的基础之上。例如:先有发热或局部红肿热痛,以后再继发黄疸、脓痰,或局部渗出物。

(4)火(热)证

①原发火(热)证:即在病因作用下,直接表现为火(热)证。例如:发热、烦渴、汗出、局部红肿热痛。

②继发火(热)证:因热生火,先有热证,以后热象逐步增剧形成火象。例如:由一般发热而发展至高热神昏、谵语狂妄,或红肿热痛等局部病变由小到大,由轻到重;真寒假热,阴盛格阳,龙雷之火,相火妄动,先有寒证、虚证,火(热)证系继发于寒证虚证的基础之上。例如:某些慢性病出现的阳虚发热,或患者临危前所出现的躁扰、浮阳外越身热、回光返照等现象。

(5)燥证

①原发燥证:即在病因作用下,直接表现为燥证。例如:由摄入不足或消耗增多而引起的津液不足、口干、舌燥、便干。

②继发燥证:因热生燥,先有热证,燥象系继发于热证的基础之上,例如:先有发热,以后再出现咽干口燥、大便干结;因寒生燥,先有寒证虚证,燥象系继发于寒证虚证的基础之上,例如:先有腹胀、便溏、浮肿、小便不利,以后再出现口渴欲饮。

总之,风、寒、火(热)、湿、燥都可以互相转化,也就是都可以在原有基础上继发其他病变。例如:在风证的基础之上可以继发火(热)、湿、燥、寒等,上述着重在寒热两方面,不过举例言其常见者而言,其余可以类推,不可拘泥。

专题:病机十九条的基本精神及其在辨证论治中的具体运用
来源:《川派中医药名家方药中》
上一章:(三)定位与定性合参
下一章:(五)各司其属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