罂粟壳Yīngsùqiào(《本草发挥》)
本品为罂粟科植物罂粟PapaversomniferumL.的干燥成熟果壳。主产于甘肃。秋季将成熟果实或已割取浆汁后的成熟果实摘下,破开,除去种子和枝梗,干燥。本品气清香,味微苦。以色黄白,皮厚者为佳。切丝,生用或蜜炙、醋炙用。
【药性】酸、涩,平;有毒。归肺、大肠、肾经。
【功效】敛肺,涩肠,止痛。
【应用】
1.肺虚久咳。本品酸收,主入肺经,具有较强的敛肺气止咳逆作用,适用于肺虚久咳不止之证。可单用蜜炙研末冲服,或配伍乌梅、诃子等药。
2.久泻久痢,脱肛。本品味酸涩,性平和,能固肠道,涩滑脱,《本草纲目》称其“为涩肠止泻之圣药”,适用于久泻、久痢而无邪滞者。治脾虚久泻不止者,可与诃子、白术、砂仁等同用;治脾虚中寒,久痢不止者,常与肉豆蔻等同用,如真人养脏汤(《和剂局方》)。若配苍术、人参、乌梅等,可治脾肾两虚,久泻不止,脱肛者,如固肠丸《证治准绳·女科》。
3.脘腹疼痛,筋骨疼痛。本品有良好的止痛作用,可用治上述诸痛较剧者。单用有效,或配入复方使用。
【用法用量】煎服,3~6。止咳宜蜜炙用,止泻、止痛宜醋炒用。
【使用注意】本品易成瘾,不宜常服;孕妇及儿童禁用;运动员慎用;咳嗽或泻痢初起邪实者忌用。
【现代研究】
1.化学成分。主要含生物碱类成分:吗啡、可待因、那可汀、那碎因、罂粟碱、罂粟壳碱等,另含有多糖、内消旋肌醇、赤藓醇等。《中国药典》规定本品含吗啡(C17H19O3N)应为0.06%~0.40%。
2.药理作用。其所含的吗啡、可待因等有显著的镇痛、镇咳作用,能使胃肠道及其括约肌的张力提高,消化液分泌减少,便意迟钝而起止泻作用。
3.不良反应。罂粟壳的毒性主要为所含吗啡、可待因、罂粟碱等成分所致。吗啡对呼吸中枢有抑制作用,可通过胎盘及乳汁引起新生儿窒息;能使颅内压升高。其慢性中毒主要为成瘾。中毒症状:初起见烦躁不安,谵妄,呕吐,全身乏力等,续而头晕,嗜睡,脉搏开始快,逐渐变为慢而弱,瞳孔极度缩小可如针尖大,呼吸浅表而不规则,可慢至每分钟2~4次,伴发绀;可能出现肺水肿,体温下降,血压下降,肌肉松弛等。最后呼吸中枢麻痹而死亡。慢性中毒时可见厌食、便秘、早衰、阳痿、消瘦、贫血等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