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林昔拾 中医专题中医古籍 伤寒论检阅
伤寒论检阅
专题研究
条文
方剂
中药
病证
医案
中医古籍
伤寒论类
金匮要略类
经方论道
经方医论集
杏林昔拾 » 专题研究 » 中药 » 五味子

五味子的功效与作用

小昔
小昔

五味子Wǔwèizǐ(《神农本草经》)

本品为木兰科植物五味子Schisandrachinensis(Turcz.)Baill.或华中五味子SchisandrasphenantheraRehd.etWils.的干燥成熟果实。前者习称“北五味子”,主产于辽宁、吉林;后者习称“南五味子”,主产于西南及长江流域以南各省。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摘,晒干或蒸后晒干,除去果梗和杂质。本品果肉气微,味酸;种子破碎后有香气,味辛、微苦。以粒大,色红,肉厚,有光泽,显油润者为佳。生用,或照醋蒸法蒸至黑色,干燥后用,用时捣碎。

【药性】酸、甘,温。归肺、心、肾经。

【功效】收敛固涩,益气生津,补肾宁心。

【应用】

1.久咳虚喘。本品味酸收敛,甘温而润,能上敛肺气,下滋肾阴,为治疗久咳虚喘之要药。治肺虚久咳,可与黄芪、罂粟壳等同用;治肺肾两虚之喘咳,常与山茱萸、熟地黄、山药等药同用,如都气丸(《症因脉治》);本品长于敛肺止咳,配伍麻黄、细辛、干姜等,可用于寒饮咳喘证,如小青龙汤(《伤寒论》)。

2.梦遗滑精,遗尿尿频。本品甘温而涩,入肾经能补肾涩精止遗,为治肾虚精关不固之遗精滑精及遗尿尿频之常用药。治滑精者,可与桑螵蛸、附子、龙骨等同用;治梦遗者,常与麦冬、山茱萸、熟地黄等同用,如麦味地黄丸(《医宗金鉴》)。

3.久泻不止。本品味酸涩性收敛,能涩肠止泻。治脾肾虚寒,久泻不止,《本事方》以之与吴茱萸同炒香研末,米汤送服;或与补骨脂、肉豆蔻、吴茱萸同用,如四神丸(《内科摘要》)。

4.自汗,盗汗。本品五味俱全,以酸为主,善于敛肺止汗。治自汗、盗汗者,可与麻黄根、牡蛎等同用。

5.津伤口渴,内热消渴。本品甘以益气,酸能生津,具有益气生津止渴之功。治热伤气阴,汗多口渴者,常与人参、麦冬同用,如生脉散(《内外伤辨惑论》);治阴虚内热,口渴多饮之消渴证,多与山药、知母、天花粉等同用,如玉液汤(《医学衷中参西录》)。

6.心悸失眠。本品既能补益心肾,又能宁心安神。治阴血亏损,心神失养,或心肾不交之虚烦心悸、失眠多梦,常与麦冬、丹参、酸枣仁等同用,如天王补心丹(《摄生秘剖》)。

【用法用量】煎服,2~6g。

【使用注意】凡表邪未解,内有实热,咳嗽初起,麻疹初期,均不宜用。

【现代研究】

1.化学成分。主要含木脂素类成分:五味子甲素、乙素,五味子醇甲、醇乙,五味子酯甲、酯乙等;挥发油:倍半蒈烯、α-花柏烯、花柏醇等。还含有多糖、氨基酸等。《中国药典》规定北五味子含五味子醇甲(C24H32O7)不得少于0.40%,南五味子含五味子酯甲(C30H32O9)不得少于0.20%。

2.药理作用。本品对神经系统各级中枢均有兴奋作用,对大脑皮层的兴奋和抑制过程均有影响,使之趋于平衡。对呼吸系统有兴奋作用,有镇咳和祛痰作用。有与人参相似的适应原样作用,能增强机体对非特异性刺激的防御能力。能增加细胞免疫功能,使脑、肝、脾脏SOD活性明显增强,故具有提高免疫,抗氧化、抗衰老作用。此外,五味子还能利胆保肝、抑菌、降低血压等作用。

专题:五味子
来源:《中药学》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