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竹Yùzhú(《神农本草经》)
本品为百合科植物玉竹Polygonatumodoratum(Mill.)Druce的干燥根茎。主产于湖南、湖北、江苏、浙江。秋季采挖,除去须根,洗净,晒至柔软后,反复揉搓、晾晒至无硬心,晒干;或蒸透后,揉至半透明,晒干。本品气微,味甘,嚼之发黏。以条长、肉肥、色黄白、光泽柔润者为佳。切厚片或段,生用。
【药性】甘,微寒。归肺、胃经。
【功效】养阴润燥,生津止渴。
【应用】
1.肺阴不足,燥热咳嗽。本品甘润能养肺阴,微寒能清肺热,适用于阴虚肺燥有热之干咳少痰、咳血、声音嘶哑等症,常配伍沙参、麦冬、桑叶等,如沙参麦冬汤(《温病条辨》);治虚火上炎,咳血、咽干、失音,可配伍麦冬、生地黄、川贝母等养阴清热之品。
2.胃阴不足,咽干口渴,内热消渴。本品又能养胃阴,清胃热,主治胃阴不足,咽干口渴,食欲不振,常与麦冬、沙参等益胃养阴之药配伍;治胃热津伤之消渴,可与石膏、知母、天花粉等清胃生津之药配伍。
此外,本品养阴而不滋腻恋邪,用于阴虚外感,常与白薇、薄荷、淡豆豉等配伍,如加减葳蕤汤(《重订通俗伤寒论》)。
【用法用量】煎服,6~12g。
【现代研究】
1.化学成分。主要含多糖:玉竹黏多糖、玉竹果聚糖A~D;甾类成分:黄精螺甾醇苷体皂苷POb、POc、PO1、PO2、PO3、PO4、PO5,β-谷甾醇-3-O-β-D-吡喃葡萄糖苷,黄精呋甾醇苷等。还含有铃兰苦苷、铃兰苷等。《中国药典》规定本品含玉竹多糖以葡萄糖(C6H12O6)计,不得少于6.0%。
2.药理作用。本品能降低血糖,降低血清糖化血红蛋白组分,抑制糖皮质糖基化终产物形成,改善肾脏病理改变;玉竹多糖具有抗氧化作用,通过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增强其对自由基的清除能力,抑制脂质过氧化,降低丙二醛,减轻对机体组织的损伤,延缓衰老;玉竹多糖能够增强巨噬细胞的吞噬机能,提高吞噬指数和吞噬率,从而提高免疫功能;甾体皂苷有增强体液免疫及吞噬功能的作用;本品还能抑制结核杆菌生长,降血脂,缓解动脉粥样斑块形成,使外周血管和冠脉扩张,延长耐缺氧时间,并有类似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