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林昔拾 中医专题中医古籍 伤寒论检阅
伤寒论检阅
专题研究
条文
方剂
中药
病证
医案
中医古籍
伤寒论类
金匮要略类
经方论道
经方医论集
杏林昔拾 » 专题研究 » 中药 » 天冬

天冬的功效与作用

小昔
小昔

天冬Tiāndōng(《神农本草经》)

本品为百合科植物天冬Asparaguscochinchinensis(Lour.)Merr.的干燥块根。主产于贵州、四川、云南、广西。秋、冬二季采挖,洗净,除去茎基和须根,置沸水中煮或蒸至透心,趁热除去外皮,洗净,干燥。本品气微,味甜、微苦。以肥大、致密、黄白色、半透明者为佳。切薄片,生用。

【药性】甘、苦,寒。归肺、肾经。

【功效】养阴润燥,清肺生津。

【应用】

1.肺燥干咳,顿咳痰黏,劳嗽咳血。本品甘润苦寒之性较强,有较强的滋阴润肺,清肺降火之功,适用于燥热伤肺、肺热咳嗽、肺肾阴虚之肺燥干咳,顿咳痰黏。治燥热咳嗽,单用熬膏服即可,如天门冬膏(《饮膳正要》);或与麦冬、沙参、川贝母等药同用;治劳嗽咳血,或干咳痰黏,痰中带血,常配伍麦冬,如二冬膏(《张氏医通》)。

2.肾阴亏虚,腰膝酸痛,骨蒸潮热。本品能滋肾阴,兼能降虚火,适宜于肾阴亏虚之腰膝酸痛、骨蒸潮热、内热消渴等证。治肾阴亏虚,眩晕耳鸣,腰膝酸痛者,常与熟地黄、枸杞子、牛膝等滋肾益精、强筋健骨之药同用。治阴虚火旺,骨蒸潮热者,宜与麦冬、知母、黄柏等滋阴降火之药配伍;治肺肾阴虚之咳嗽咳血,可与生地黄、阿胶、川贝母等养阴润肺、化痰止血药同用。

3.内热消渴,热病伤津,咽干口渴,肠燥便秘。本品还有清热生津作用,可用于内热消渴,热病伤津,咽干口渴,肠燥便秘。治内热消渴,或热病伤津口渴,宜与生地黄、人参等养阴生津、益气之品配伍,如三才汤(《温病条辨》);治津亏肠燥便秘者,宜与生地黄、当归、生首乌等养阴生津,润肠通便之品配伍。

【用法用量】煎服,6~12g。

【使用注意】脾胃虚寒、食少便溏,以及外感风寒、痰湿咳嗽者忌服。

【鉴别用药】天冬与麦冬两者皆能养阴清肺热、润燥生津,同治肺热燥咳、阴虚劳嗽咳血,内热消渴及津枯肠燥便秘。但天冬清肺热、养肺阴的作用强于麦冬;此外,天冬还能滋肾阴,善治肾阴亏虚之骨蒸潮热、盗汗、遗精等。麦冬还能养胃生津,清心除烦,善治温热病或久病津伤之口干舌燥,阴虚有热或温病热入心营之神烦少寐等。

【现代研究】

1.化学成分。主要含有甾体皂苷类成分:天冬呋甾醇寡糖苷Asp-Ⅳ、Asp-Ⅴ、Asp-Ⅵ、Asp-Ⅶ,甲基原薯蓣皂苷,伪原薯蓣皂苷等;寡糖和多糖:寡糖Ⅰ~Ⅶ,天冬多糖A~D;氨基酸:瓜氨酸,天冬酰胺,丝氨酸,苏氨酸等。

2.药理作用。天冬酰胺有镇咳、祛痰、平喘作用,天冬提取物有降血糖作用,天冬水煎液、乙醇提取物和多糖成分均能延缓衰老,抑制脂质过氧化,提高自由基代谢相关酶的活性;其水煎液增强体液、细胞免疫和抗肿瘤作用,皂苷类成分具有抗血小板凝聚作用,其中螺甾皂苷有比较强的抗真菌活性,总呋皂苷有抗肝纤维化活性;天冬煎剂体外试验对炭疽杆菌、甲型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白喉杆菌、白色葡萄球菌、念珠菌、絮状表面癣菌、白色隐球菌、石膏样小孢子菌、毛癣菌、枯草杆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菌作用。

专题:天冬
来源:《中药学》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