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林昔拾 中医专题中医古籍 伤寒论检阅
伤寒论检阅
专题研究
条文
方剂
中药
病证
医案
中医古籍
伤寒论类
金匮要略类
经方论道
经方医论集
杏林昔拾 » 专题研究 » 中药 » 麦冬

麦冬的功效与作用

小昔
小昔

麦冬Màidōng(《神农本草经》)

本品为百合科植物麦冬Ophiopogonjaponicus(L.f)KerGawl.的干燥块根。主产于浙江、四川。夏季采挖,洗净,反复曝晒、堆置,至七八成干,除去须根,干燥。本品气微香,味甘、微苦。以肥大、淡黄白色、半透明、嚼之有黏性者为佳。生用。

【药性】甘、微苦,微寒。归心、肺、胃经。

【功效】养阴润肺,益胃生津,清心除烦。

【应用】

1.肺燥干咳,阴虚劳嗽,喉痹咽痛。本品甘寒养阴,入肺经,善于养肺阴,清肺热,适用于阴虚肺燥有热之鼻燥咽干,干咳痰少、咳血,咽痛音哑等症,常与桑叶、杏仁、阿胶等清肺润燥之品配伍,如清燥救肺汤(《医门法律》);治肺肾阴虚之劳嗽咳血,常与天冬配伍,即二冬膏(《摄生秘剖》);治喉痹咽痛,常配伍玄参、桔梗、甘草,如玄麦甘桔含片(颗粒)(《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2015年版)。

2.胃阴不足,津伤口渴,内热消渴,肠燥便秘。本品味甘柔润,性偏苦寒,入胃经,长于益胃生津清热,常用于胃阴虚有热之舌干口渴,胃脘疼痛,呕吐,大便干结等症。如治热伤胃阴,口干舌燥,常与生地黄、玉竹、沙参等药同用,如益胃汤(《温病条辨》);治胃阴不足之气逆呕吐,纳少,口渴咽干,常配伍人参、半夏等益气生津、降逆下气之品,如麦门冬汤(《金匮要略》);治内热消渴,可与山药、天花粉、太子参等药同用;治热邪伤津之肠燥便秘,常与生地黄、玄参等养阴生津之品配伍,如增液汤(《温病条辨》)。

3.心阴虚及温病热扰心营,心烦失眠。本品归心经,能养心阴,清心热,并略具除烦安神作用。可用于心阴虚有热之心烦、失眠多梦等症,宜与生地黄、酸枣仁、柏子仁等养阴安神之品配伍,如天王补心丹(《摄生秘剖》);治热伤心营,神烦少寐者,宜与黄连、生地黄、玄参等清心凉血养阴之品配伍,如清营汤(《温病条辨》)。

【用法用量】煎服,6~12g。传统认为本品清养肺胃之阴多去心用,滋阴清心大多连心用。

【使用注意】脾胃虚寒、食少便溏,以及外感风寒、痰湿咳嗽者忌服。

【现代研究】

1.化学成分。主要含皂苷类成分:麦冬皂苷B、D等;高异黄酮类成分:甲基麦冬黄烷酮A、B;还含多种氨基酸、微量元素,维生素A样物质,多糖等成分。《中国药典》规定本品含麦冬总皂苷以鲁斯可皂苷元(C27H42O4)计不得少于0.12%。

2.药理作用。麦冬能增强网状内皮系统吞噬能力,升高外周白细胞;麦冬多糖可以促进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并诱生多种细胞因子,通过增强免疫功能发挥抗癌作用;麦冬多糖对脑缺血损伤有抗缺氧保护作用;麦冬能增强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作用,提高机体适应性;麦冬总皂苷有抗心律失常的作用,并能改善心肌收缩力,改善左心室功能与抗休克作用;麦冬多糖和总皂苷有降血糖作用,麦冬皂苷具有明显的抗炎活性;麦冬水煎液还有镇静、催眠、改善血液流变性和抗凝血的作用。

专题:麦冬
来源:《中药学》
目录